第三辑 沂南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rec=166&run=13

位于临沂市中北部、沂河中游。东与日照市莒县交界,西与蒙阴县相连,北接沂
水县,南邻费县和兰山区。面积1774平方公里。人口89.6万。辖界湖、岸堤、青驼、
张庄、大庄、苏村、铜井、砖埠、葛沟、辛集、蒲汪、湖头、杨家坡、孙祖、双堠等
15镇,马牧池、依汶2乡。县人民政府驻界湖镇。
该县系抗日战争期间新置,历史上为沂水、临沂、莒县、费县等县地。周为阳国
及莒国 泉邑地。春秋为齐、鲁地。战国或为楚、或为齐地。秦琅邪郡莒县地。西汉
今境大部分属兖州城阳国之东安、阳都、莒县、卢县地,小部分属泰山郡之华县,琅
邪郡之新山、魏其,东海郡之临沂、开阳等县地。东汉为东安、阳都、莒县、临沂等
县地。三国魏及晋大体同此。南北朝时期,刘宋为发干、莒县、费县等县地,北魏为
发干、莒县、即丘、临沂等县地。隋为东莞(先后改东安、沂水)、临沂、莒县、费县
等县地。唐为沂水、莒县等县地。五代为沂水等县地。宋、金、元大部为沂水,小部
为莒县、临沂、费县等县地。明大部为沂水县地,小部为费县和莒州、沂州直辖地。
清今境大部属沂水县,小部属莒州、兰山县、费县,四州、县均属沂州府。
1913年今沂南县境分属于岱南道(翌年更名济宁道)的沂水、莒县、兰山(临沂)、
费县。 该4县1925年属 琊道,1928年直属于省,1936年属国民党山东省第三行政督
察区。
1939年至1949年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今境及其周边地区曾先后或同
时存在过与之有置废析并关系的10个县或县级行政区划, 兹择其要者加以记述。193
9年1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以泰石公路为界,划沂水县为北沂蒙和南沂蒙两县;1939年
12月设南沂蒙联防办事处,辖原沂水县第五、六、九、十等四个区和蒙阴县之第二、
四两区,是为沂南县建县之始。南沂蒙直辖于山东分局。
1940年3月南沂蒙联防办事处改称沂南行署(县级),仍直属山东分局。同年6月原
沂水县十区划归新设的临费沂边联县。1941年2月沂南县属鲁中行政区第二(沂蒙) 专
区。同年3月原蒙阴县四区及二区之南部划归费北县。同年9月官庄区及岸堤、艾山两
区之各一部分划归蒙阴县, 青石区和崖子区一部分划归费东县。1942年2月峙阳、灵
阳2区划入沂水县。同年12月永太区划入新置的沂东县。1943年3月官庄区、高湖区和
艾山区一部分复自蒙阴划回沂南。1944年5月沂南行署正式改称沂南县抗日民主政府,
隶属不变。
1945年9月官庄区划入蒙阴县。 同年10月月费东县撤销,所辖青石、盆泉两区划
归沂南。 同年同月沂临县撤销,所辖张庄、河南、青驼、土山、铁山、高里等6区划
归沂南县。1948年7月沂南县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二(沂蒙)专区。1949年3月鲁中南行政
区第二专区改称鲁中南行政区沂蒙专区,隶属不变。同年7月沂东县撤销,所辖寨西、
永太、葛沟、河阳等4区划归沂南。
1950年5月属沂水专区。1953年7月沂水县之五、六、七3个区划入沂南县。同年8
月沂南县属临沂专区。 1958年11月沂南县被撤销,苏村、铜井、界湖等8个公社、蒲
汪、 张家哨2公社的大部及孙祖公社之一部划归沂水县,马牧池、岸堤、孟良崮等公
社及孙祖公社的大部划归蒙阴县,青驼、葛沟等5公社划归临沂,张家哨、蒲汪2公社
的部分村划入莒县。 1961年8月以撤销前之沂南县行政区域复置沂南县。仍属临沂专
区。 1963年1月蒙阴县之营后、东河等3个乡划入沂南。1967年临沂专区改称地区,1
994年12月临沂地区撤销,设立地级临沂市,隶属关系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