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潍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3&rec=114&run=13

潍坊市辖区。位于潍坊市中部,胶济铁路两侧。东隔白浪河与奎文区、坊子区为
邻, 西北与寿光市、西南与昌乐县毗连,北与寒亭区接壤。面积319平方公里。人口
37万。 辖城关、南关、西关、北宫4个街道办事处,大柳树、望留、符山、军埠口、
于河、杏埠6镇。
因旧潍县城得名。夏为三寿古国。西汉为平寿县地,属北海郡,东汉属北海国。
北齐废平寿,并入下密县,县治由境外迁来原平寿县治。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于下
密县置潍州,大业二年(606年) 州废,改下密县为北海县,属北海郡。唐武德二年(6
19年)复于北海县置潍州,八年州废,北海县属青州。北宋建隆三年(962年)于北海县
建北海军,乾德三年(965年) 仍为北海县,为潍州治。金、元均为潍州治,明洪武十
年(1377年)省州,改称潍县,为潍县治,属莱州府。清沿明制,清末属登莱青胶道莱
州府。
1913年属胶东道。1925年属莱胶道。1928年废道制,直隶于省。1929年至1931年
将清末潍县的16个区划为10个区, 今潍城区为第一、二、三区大部和第十区一部。1
938年潍县属国民党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2年12月,中国共产党将潍县北部第四、五两区与寿光县第九、十两区合并建
立寿潍县(1943年9月始建寿潍县抗日民主政府)后,潍县其余八个区改为潍南县(未建
县政府),中共潍南县委属中共清河区清东地委(1944年3月改称中共渤海区第五地委)。
今潍城区为潍南县一部分。1945年10月,潍南县政府成立,属胶东行政区西海专区。
1948年4月潍县城解放, 于潍城、坊子及二者之间的毗连地区设立潍坊特别市,直隶
于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局时驻益都县)。同年7月昌潍专区成立,潍县属之。19 49年
6月3日潍坊特别市改名潍坊市,直辖于山东省。
1950年5月撤销潍坊市, 并入潍县。同年11月恢复原潍坊市,属昌潍专区。1958
年12月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隶属不变。1961年10月复置潍县。1967年昌潍专区改
为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为潍坊地区,潍坊市与潍县均属之。1983年8月撤销潍坊地
区,设置地区级潍坊市;同时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同年10月,将原潍坊市和原潍
县辖区划为三个区,其中将原潍坊市的城关、东关、南关三个办事处,东郊、西郊、
二十里堡、红星四处人民公社和原潍县的望留、符山、杏埠、于河四处公社划为潍城
区。
旧潍城以白浪河为界分为东、西二城,西城即“城里”,东城即“东关”。西城
土城始建于汉,明代砌石重修,建有朝阳(东)、迎恩(西)、安定(南)、望海(北)四座
城门, 周长4148米,城墙平均高度10.8米,厚9米。东关,明建玉皇、王母、观音、
关帝等八阁,以代城坞(在城外围构筑、作为屏障的土堡)。清代又在八阁之外修筑城
墙。1930年重修,建有七座坞门,即庆城(西)、通济(西)、耀武(西北)、奎文(西南)、
鸣凤(南)、升曦(东)、游麟(北)。东、南、北三门各建炮台。潍县解放后,城墙陆续
拆除,仅留东关通济门至耀武门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