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发展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9&rec=91&run=13

山东农村建筑业有悠久的历史,在农村建筑工主要从事房屋建筑、修桥筑路。
山东乡镇建筑业,是在50年代农村建筑队(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前,农
村建筑队伍大部分处于个体活动状态,或临时凑班子,没有长期固定的组织,主要
是为当地农民修建住房,或从事一些简易的交通设施和一些农用水利设施的建设。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过程中,一些零散的建筑技术工人开始小规模组织起来。特别是
适应当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需要,一些社队纷纷成立了农田水利专业队,后来成为
乡镇建筑业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在1960-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山东乡镇
建筑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乡镇建筑业被视为“变相单干”
、“黑包工”受到限制,未能发展成为企业形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加快,人民生活
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建设日益兴旺,乡镇建筑业才真正得到发展的机会。乡镇建筑
业起初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个体的木、瓦工匠组成的不固定的、临时性的建
筑组,主要承担农民房屋的修建工程。二是乡镇组织的较为固定的建筑队伍( 当时
称社队建筑队),主要承担农村公共建筑的建设任务。 同时一部分技术力量较为雄
厚的乡镇建筑队开始向城市发展,补充国营和城镇集体建筑力量的不足。到1980年
底,山东乡镇建筑企业发展到6151处,从业人员32.2万人,实现总收入5.3亿元。
1983年3月,国务院对《民工包干省人省事速度快》一文作了重要批示, 指出
在城市建筑施工中有计划地使用一部分乡镇建筑队伍代替专业施工队伍,是建筑业
劳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要求“六五”期间,国营建筑企业原则上不再增加固定
工人,在施工任务增加时,采取与集体建筑队伍联合包工的办法,共同承担任务,
逐步建立起城乡结合的建筑队伍体系。对新建工矿区和卫星城镇的一般民用建筑,
要求本着就地就近原则,基本上依靠当地农村建筑队包工,国营企业在技术上、质
量上、管理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大型工业项目,高级公共建筑、高层住宅以及其它
技术复杂的工程,主要依靠国营建筑队伍承担,吸收农村建筑队伍分包部分技术简
易的专业工程。这一批示在山东得到很快落实,山东乡镇建筑企业除了继续承担当
地的建筑施工任务以外,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外省,带来了乡镇建筑业的迅
猛发展。1983年,全省乡镇建筑企业发展到10211处,从业人员49.2万人, 其中进
城施工人员30万人,实现总收入12.1亿元,完成施工产值11.8亿元,完成施工面积
929万平方米。1983年据济南、青岛、淄博3城市调查,进城施工的乡镇建筑队伍达
9.2万人,占城市施工队伍总人数的60%以上,完成的民用住宅施工工程占3 城市施
工工程的80%以上。
1985年,山东乡镇建筑业发展到1.47万处,从业人员89.46万人,比1980 年增
加57.26万人,总收入28.73亿元,比1980年增加22.43亿元。进城施工人员34.98万
人,总收入12.2亿元。到外省施工人员1.5万人,总收入88.7万元。 全年共完成房
屋竣工面积3062万平方米。
1990年,山东省乡镇建筑业发展到6.22万处,比1985年增加4.75 万处, 增长
323%;从业人员159.81万人,比1985年增加70.35万人,增长78.6% ; 企业总产值
125.43亿元,比1985年增长2.7倍;进城施工人员49.1万人,产值46.8亿元; 到外
省施工人员3.9万人,产值2.8亿元;部分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建筑市场。全年共完成
房屋竣工面积6794万平方米,比1985年增加3732万平方米,增长121.8%。
随着乡镇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资质水平不断提高。
施工工具从最初的平板、瓦刀、斧头、锤子等,发展为拥有大型塔吊、搅拌机、井
字架、震捣器、绞车、钢筋切割机、检测仪器等施工机械,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到1995年,全省乡镇建筑施工人员中,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3万人,占建筑施
工人员的1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54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6%; 具有中级职
称人员3.2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0.9%。1986年,建筑业首次进行资质就位,乡
镇建筑队伍只有少数获得资质等级。到1995年,乡村两级集体建筑企业基本上都取
得了资质等级证书。以泰安市为例,1986年获得资质等级的乡镇建筑企业不足 200
处,最高的三级,大多数为四级、五级。1995年,全市乡镇建筑企业获得资质等级
证书的达296处,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处,二级资质企业32处,三级资质企业109处,
四级资质企业139处,五级资质企业15处。
山东省乡镇建筑企业由发展初期的单一土建为主,逐步向安装、装饰、预制件
加工和防水防腐等多行业、多门类、高层次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以建筑施工为主,
多业并举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