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工艺美术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9&rec=82&run=13

山东乡镇工艺美术工业主要包括抽纱刺绣、草柳苇制品、地毯。此外,还有一
些传统的民间工艺,如风筝、灯彩、木版年画、剪纸等。
建国前,山东农村的工艺美术制品以手工制作、家庭生产为主,工艺简单。建
国后,农村一些散居的民间艺人,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成立了各行各业的合作社 (
组),挖掘和继承发扬传统的工艺,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各类工艺品。但由于“左”
的思潮影响,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农村的工艺品生产一直未能有大的发展。
至1976年,山东社办的工艺美术企业仅有97处,年产值1024万元。
60-70年代,乡镇工艺美术企业小而分散,以传统技艺为主,手工制作,很少
有规模生产的企业。进入8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导下,各地工艺美术企
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企业,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和有利时机,通过来料加工、补偿
贸易合作生产、合资经营等方式,组织引进了不少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抽纱、刺
绣、地毯、草柳苇制品等行业的生产状况得到改善,扩大了生产和出口能力,增强
了产品的竞争力。1980年山东社队两级工艺美术企业达到5686处,从业人员22.8万
人,年产值1.1亿元,出口交货值7863万元,成为全省乡镇企业主体出口行业之一。
1990年山东乡(镇)村工艺美术制造业达4023处,从业人员24.9万人,年产值16.9亿
元,生产工艺美术品13.1亿元,出口企业3690处,从业人员19.7万人,出口交货值
7.3亿元,占全省外贸收购总额的16.42%, 在全省十一个出口行业中位居第二位。
1993年,全省乡村两级工艺美术制造业发展到5035处,从业人员34.4万人,产值69.
6亿元。到1995年,全省乡镇企业工艺美术制造业实现产值105.5亿元,出口交货值
81.8亿元。
全省抽纱刺绣主要集中在烟台、青岛、潍坊等地区。1980年,社办抽纱刺绣厂
49家,从业人员2880人,总产值612万元。1990年,乡(镇)、村办抽纱、 刺绣企业
达到1067处,从业人员7.3万人,总产值3.4亿元,出口交货值5402万元。草柳苇编
织品也是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共有30多种。麦草编织品生产主要集中在
济南、青岛、烟台、潍坊、菏泽、聊城地区,蒲草编织品集中在菏泽、惠民、济宁、
德州、聊城地区,柳条制品以惠民、聊城、德州、菏泽、临沂地区为主,苇制品主
要产地有惠民、济宁、菏泽地区。1980年,草柳苇制品出口交货值4021万元。1990
年乡(镇)、村草柳编制品企业出口交货值6831万元。地毯是乡镇企业中工艺美术行
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它的生产和出口数量较大,有特色的品种主要有羊毛地毯、丝
毯、丝毛合织地毯三种。主要产地有烟台、青岛、惠民、临沂、菏泽、潍坊等地区。
1980年,山东社办地毯厂68家,从业人员3336人,总产值733万元。1990年,乡(镇)
村办地毯厂1722个,人员9.7万人,总产值6.4亿元,出口交货值1.7亿元。1995年,
全省乡村两级抽纱刺绣业1520家,烟花爆竹业187家,地毯业2195家, 草柳编制品
业510家。
此外,山东各地乡村中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像久负盛名的潍坊风筝;
济南、青岛、潍坊、淄博、菏泽的灯彩;聊城、阳谷、潍坊、平度、高密等地农村
的木版年画;蓬莱、高密的剪纸;菏泽地区的面塑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既体现了齐
鲁文化的浓重色彩,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齐鲁大地的风俗民情,加之它植根于民
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繁衍不绝,久盛不衰,有着极强大的生命力。这些
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多以散居民间的能工巧匠用传统工艺手工完成,而且是家庭经
营,一般没有专门的生产厂家。
山东乡村中的工艺美术品生产源远流长,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浓郁,艺术风格
多彩多姿,一直是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的主体行业之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作为
齐鲁古老文化结晶的工艺美术品不断汲取新的营养,把传统技术和现代工艺结合起
来,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光彩。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点
缀美化人们生活的艺术品将越来越受到欢迎。同时这种带有中国地方特色的工艺品,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随着工艺、档次的不断提高,仍将是山东省乡镇
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的一支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