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发展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9&rec=5&run=13

机械工业是山东乡镇工业的支柱产业,主要有农具修造、农业机械、通用机械、
专用机械、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工具配件、金属制品等门类。
山东乡镇机械工业起源于农村的红炉锻造业。50年代末期,乡镇机械工业基本
是作坊式生产。到了60年代,机械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低
的生产状况并无多大改观。这个时期乡镇机械工业,在生产方式上以手工业为主,
在产品生产上以小农具制修和小五金工具制造等简单产品为主。
进入70年代,山东乡镇机械工业开始起步。特别是到了70年代中、后期,由于
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推动了乡镇机械工业的发展。乡镇机械工
业的生产方式和产品构成逐渐发生变化,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等较为先进的机
器开始取代落后的生产工具,一些规模较大、技术设备较好的企业已能生产诸如工
业锅炉、机床、电动机、球磨机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但大量的还是技术含量低
的初级产品。1978年,全省公社办机械工业企业发展到2469处,实现产值9.3亿元,
其中从事农机具制修的企业2214处,产值8.1亿元, 分别占社办机械工业企业数和
产值的89.7%和87%;工业设备制造企业151处,产值8300万元;电子工业企业7处,
产值338万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乡镇机械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80年
代初期,省乡镇企业局明确提出了把机械工业作为全省乡镇工业的支柱产业来抓,
并确立了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国营大工业加工配套服务的指导思想。国营机械工业
企业也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纷纷向乡镇企业扩散产品、转移设备,传授技术、搞
生产联营,为乡镇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1984年,全省乡村
两级机械工业企业发展到17813家,实现产值22.7亿元, 其中为城市工业提供零部
件、元器件和辅机等协作配套的产值约占40%。80年代中期, 针对乡镇机械工业发
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了必要的调整和整顿,对一些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低、
产品落后的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并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1985年,全省乡村两级机械工业企业比上年减少7709家,
产值却比上年增长34%,达到30.4亿元。
80年代中期,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更加广泛地得到采用,乡镇机械工业的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设备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市场
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1988年,威海市木工机械厂、烟台市石油机械厂被评为国
家二级企业。至1990年,又先后有青岛第二减速机厂、淄博工业搪瓷厂、潍坊电机
厂、龙口市下丁家园艺工具厂、烟台钢模板厂、青岛娄山农机厂、青岛胶南第四纺
织机械厂、淄博市化工设备厂、威海市通用机械总厂等厂家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60年-70年代,山东乡镇工业出口产品很少, 机电产品的出口更是寥寥无几。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企业以国际市场为
导向, 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 山东乡镇机械工业的出口创汇能力进一步提高。
1980年,全省乡镇企业机械产品出口交货值1150万元,1985年达到2808万元,1990
年增加到36274万元,比1980年增长30.5倍。木工机械、纺织机械、建筑机械、 医
疗器械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在机械产品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下
降。1990年机械产品出口交货值中,卡盘1366万元、木工机械950万元、 医疗器械
798万元、金属软管710万元、园艺工具289万元、建筑机械254万元。1987年至1990
年,莱州造纸机械厂等32家企业被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批准为扩大外贸自
主权企业,青岛隐珠车辆厂和冠县金属软管厂被批准为出口基地企业。
80年代,随着技术装备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乡镇机械工业的产品质量也
进一步提高,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1981年至1990
年,共有453种机电产品获省以上优质产品奖,其中5项荣获国家银质奖,126 项获
部优质产品称号,248项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90年, 全省乡村两级机械工业企业
发展到13529家,实现产值144亿元,占乡村工业产值的24.4%,其中乡镇办3220家,
产值68.6亿元;村办10309家,产值75.4亿元。
“八五”期间,山东乡镇机械工业继续保持了健康的发展势头。1995年,全省
乡村机械工业13802处,其中乡镇办工业3233处, 村办工业 10569 处; 从业人员
1903408人,其中乡镇办工业417675人,村办工业1485733人;产值1002.8亿元,其
中乡镇办工业449.3亿元,村办工业55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