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青岛市乡镇水产养殖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9&rec=145&run=13

  青岛市乡镇企业的海水与淡水养殖业,始于50年代中期的渔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前后,在崂山、即墨、胶南、黄岛、胶州、莱西、平度等地,各有所侧重地
开始试养藻类、鱼类和贝类水产品。即墨、胶南、黄岛、胶州是以海水养殖为主,
莱西、平度以淡水养殖为主。以崂山为例,从1958年崂山姜戈庄等地试养海带68亩
起步,至1972年,海带放养面积逐年扩大达到7782亩,平均亩产6000斤以上。从
1959年在女姑口建池试养虾苗到70年代初,已发展到养虾池170亩,秋后产成虾2.
35吨。贻贝筏式养殖,于1952年由沙子口等地试养成功。1958年,崂山郊区建立鱼
种场孵化鲤鱼苗60万尾并开始试养,到1977年扩大到淡水养殖面积700亩,亩产成
鱼500多斤,每亩养鱼收入150多元。
  “七五”之前,青岛乡镇海水与淡水养殖业,总体来看比较分散,规模也小。
经过“七五”期间的发展,初步形成以养为主的产业格局。其中,海水养殖面积达
到12660公顷,淡水养殖面积达到6667公顷,水产养殖产量达到5.7万吨。
  “八五”期间,青岛市实施了发展一批、提高一批、新上一批的“三个一批”
经济战略和为期3年的水产开发工程和水产发展计划,坚持养殖面积、产量、质量、
效益并重,使全市水产业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海淡水资源开发以年递增
3000公顷的速度向前推进,5年扩大了14600多公顷,养殖总面积已达33974公顷,
其中海水养殖23000公顷,淡水养殖10974公顷,水产品产量以年增9万吨的速度发
展。至1995年,总产量达60多万吨,产值达到38.6亿元,比1990年翻了近两番。水
产业已成为全市大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沿海辐射内陆的经济富裕带,一大
批渔民生活已率先达到了小康水平,为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进程,发挥了“龙头”
作用。
  青岛市乡镇养殖业通过推行股份合作制搞开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技术
进步,形成了跨所有制、多主体投入、合力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步入了以岛屿为中
心向四周辐射配套开发,鱼虾贝藻并重、养殖增殖同步发展的新领域,加快了内向
型向外向型的战略转变。
  “八五”期间,青岛市乡镇已建成对虾、贝类、鱼类、海珍品等苗种、养殖基
地50多处,有力地促进了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淡水养殖开发面积年递增万亩以上,
总产量已达2.5万多吨,比“七五”末增长5倍多。水产品出口20多万吨,创汇
50586万美元。
  青岛市乡镇海水与淡水养殖业发展,始终注重科教兴渔战略。一方面注重科研
新成果和生产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特别注重名特优新品种和高新技术的引进推广,
同时又注重抓好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和水产品加工保鲜4大技术攻关。成功地
培育了加拿大扇贝、南美白对虾和牡蛎、鲍鱼、海水鱼、梭子蟹等一批国内外优质
品种,创建了金州淡水鱼良种场,已通过农业部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罗
非鱼良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