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种养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9&rec=129&run=13

  山东乡镇种养业是乡镇企业的五大行业之一,但产值比重较小,且呈下降趋势。
  50年代后期的人民公社化高潮和60年代以后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山东部分公
社和生产队相继办起了种植场和养殖场,但一直发展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随着改革开放和党在农村中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乡村集体兴办的种植业、养殖业
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1980年,全省共有社队种养企业6.04万处,从业人员64.4万
人,产值7.1亿元,种养面积665.8万亩。
  进入8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种植业、养殖业企业改由农民家庭承包经营。1985
年,全省乡村两级种养企业和从业人员减少到4.5万处、54.1万人,但产值上升到
14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6%。到1990年,全省乡村两级种养企业和从业
人员进一步减为2.4万处、34.3万人,总产值增至27.05亿元。种养业产值10年年均
递增16.1%。但由于乡镇工业和其它行业的迅速发展,使种养业产值在乡镇企业总
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2.7%。“八五”期间,继续保持这一趋势,1995年,全省乡村
种养企业2.1万处,从业人员35.9万人,产值16.8亿元。
  80年代后期,山东乡镇种养业出现了以加工企业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
农户的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种养企业也开始向规模化、现代
化、高档化发展。到1995年,全省乡镇企业以种养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发展到
2.7万处,从业人员133.6万人,完成产值1249.1亿元,直接带动农产品基地5000多
万亩,连接农户600多万户。种养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原值达18.9万元,平均产值达
68.7万元。
  由于统计指标调整,1983年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分类情况不再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