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发展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9&rec=113&run=13

  早在明清时期,山东内河运输就较为兴盛。“每岁漕船数百帮往返过境,不仅
南北货物可以附载,而且达官富商亦取道于此”,“舟楫浮于二河(指小清河、大
清河),商盐通于齐鲁”,反映了当时山东境内内河航运的繁荣景象。清朝末期至
民国,在政局动荡、连年战乱、灾害频繁、经济崩溃的影响下,内河航运也日渐衰
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山东内河通航里程793公里,船舶全是私营木
帆船,靠风帆和人力拉纤。建国后,经过清淤扫障、疏浚河道、兴建港口、更新船
舶等,山东的内河航运得到恢复和发展。
  山东农村内河航运主要集中在黄河、小清河、京杭运河和南四湖支流,徒骇河、
沂河、东平湖等也有数量较少的船舶运输。从地区分布看,内河航运则集中在济宁、
枣庄,其他地区为数不多。
  50-60年代,山东农村内河运输以木帆船为主,载货少,航程短,运输能力低。
60年代中期起,由于对河流的综合利用缺乏统筹规划,重水利轻航运,内河通航条
件逐年恶化,沂河、乌河、卫运河和徒骇河部分河段相继断航,黄河、小清河也因
缺水而通航困难。到80年代末全省内河通航里程1840公里,虽然比1949年增加758
公里,却比1959年减少798公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河航运业的发展。但是,
从70年代后期起,山东农村内河航运的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木帆船逐渐被水泥船、
钢制船等机动船替代。1984年,全省农村从事内河运输的船舶1279艘,货运量799
.6万吨,周转量147793万吨公里。其中拖轮25艘,2037马力,35915吨位;驳船160
艘,8831吨位;小机挂桨932艘,13133马力,26875吨位。京杭运河在内河运输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4年其货物运输量为789.9万吨,占内河货运总量的98.8%。
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航运政策的放宽,内河运输船舶增加,运输能力
提高。1989年,仅京杭运河上的农村运输船舶就达到7682艘,65912马力,395980
吨位。其中拖轮301艘,22337马力;驳船3616艘,242086吨位。
  地处微山湖畔的微山县,拥有180万亩的天然淡水湖泊,京杭大运河纵贯境内
111公里,历来是水上交通运输的重要航道。80年代起,该县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
势,在大力搞好湖区开发的同时,积极兴办水上交通运输业。到1990年,县乡集体
出资兴建水上运输码头75座,创建造船企业48家,运输企业4638处,拥有大小船舶
13000余艘,年运输收入11475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的21%。进入90年代,
该县采取新的措施,一是对载重小且使用年限较长的旧船进行淘汰更新;二是投资
购置钢壳驳船和大型运输船舶,发展长途运输;三是以乡村集体企业为龙头,组建
运输船队,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全县已拥有机动运输船5000余艘,3万多马力,14
.5万吨位,运输区域横跨苏、鲁、豫、皖,航程960公里。昭阳乡新建村1978年还
是年人均收入不足40元,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的穷渔村。从80年代起,该村充
分发挥紧靠微山湖和京杭大运河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上运输,到90年代初,已拥有
10多个船队、648艘驳船,43460个吨位,每年向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运销苇席、
粮食、煤焦和水产品等物资40多万吨。水上运输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其收入
占全村总收入的80%以上。
  枣庄素有煤城之称,且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与苏、沪、浙等省市相通,历来
是北煤南运的重要水上通道。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枣庄市台儿庄区根
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充分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有利条件,沿
河建港,顺河行船,农村内河航运业蓬勃发展。全区已建大小港口45处,其中乡镇
办10处,村办30处,联户和个体办5处,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600多万吨;组建运输
船队65个,9万多个吨位,9000多马力,年营运收入2亿多元,主要运送物资有煤炭、
水泥、石膏、粮油等。邳庄乡沿京杭运河开发的港航经济区东西长4公里,集造船、
港口、船队、水上加油、船舶修理、生活服务为一体,是鲁南的重要航运基地。位
于经济区内的船舶修造厂可制造500吨级以上的钢质驳船和1000吨级以上的顶推船。
鸿运港,富运一港、二港和赵村港,每年货物发运量在30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