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科研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8&rec=185&run=13

  山东陶瓷科研工作始于20世纪初。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山东官府拨款2
万两在博山开办陶瓷工艺传习所。此为省内第一个边试验、边生产性质的陶瓷科研
机构。该所改为商办后,试验工作遂告停止。1919年成立山东省工业试验所,内设
窑业科,引入近代制瓷设备与工艺,专事研究陶瓷改良。1931年,以该所窑业科为
基础,在博山成立山东省立模范窑业厂,每年由财政厅拨款7.5万元进行细瓷研究
和试验性生产。1934年7月改称山东省立窑业试验厂。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淄博
后,改为日伪企业,试验研究工作停止。
  新中国建立后,山东陶瓷科技事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重新起步。1951年,淄
博建华窑厂(今博山陶瓷厂)创办细瓷试验组,研究细瓷生产工艺。1958年成立淄博
市硅酸盐研究所。“文化大革命”中,科技事业受到干扰破坏,但科技活动并未停
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科技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群众性的科研组织和
专业研究机构迅速恢复、发展。1975年12月成立枣庄市陶瓷研究所。1978年全国科
学大会后,全省县及县以上企业普遍建立健全厂办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工艺革新、
新产品开发。全省科技工作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逐步形成了省、地(市)级专
业研究机构与厂办科研机构相结合,结构合理,手段先进的科研体系。至1993年,
全省陶瓷行业有专业科技人员856人,共取得较大科技成果157项,为推动山东陶瓷
工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