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釉上彩颜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8&rec=165&run=13

  山东用釉上颜料装饰白瓷,最早见于金代。当时有红、绿、黄三色,主要用作
陶俑烧成后加彩。元代以后失传。清末,外国釉上彩颜料传入中国,为区别中国传
统的釉上颜料,谓之新彩颜料。光绪末年,博山工艺传习所曾进行仿制,但未成功。
山东省立模范窑业厂投产后,自天津购买日本新彩颜料生产釉上彩瓷。至建国初期,
山东所用釉上彩颜料除少量来自北京外,大都系进口产品。
  1952年初,省内开始试制釉上颜料,最早研制者是博山人孙兆厚。他曾试制出
“洋赤”、“叶绿”等色,并开办“艺新颜料厂”。但因质量不佳,无人购买,加
之资金困难,不久停业。1952年9月,孙又与博山人夏侯聘卿、石志水集资购下原
艺新颜料厂,重新成立“德记艺新陶瓷颜料厂”,生产釉上新彩颜料。注册商标为
“红光”牌。当年生产赤红、薄黄两种产品125公斤。经窑厂试用,颇受欢迎,价
格也比北京产品低1/5。年末去景德镇推销,很受推崇。翌年产量达1.2吨。继又增
加川色、草青、艳黑、海碧等新品种,并在景德镇设常驻推销员。与此同时,淄川
苏王村人刘在茂在博山开办“在茂地方工业社”,以生产茶金水(黄电光水)为主,
兼产少量釉上颜料。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两厂合并,成立“博山区
陶瓷颜料生产合作组”,当年产量增至4.3吨。1957年品种发展到20种,产量6吨,
产值10万元。除在淄博地区销售外,还供应江西、广东、甘肃、河南、黑龙江、辽
宁、河北、福建、四川等13个省、32个县的陶瓷、花纸厂。1958年,该厂由博山迁
至昆仑,并入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到1960年,产量达20吨,产值50余万元,并增
加了孔雀绿、绀青、辣椒红及玛瑙红、桃红、金红系列颜料等品种,产品共30余种。
  1964年,第一轻工业部组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广东枫
溪陶瓷研究所、景德镇瓷用原料化工厂、潮安颜料厂五个单位,在淄博市硅酸盐研
究所对国内当时生产的(包括淄博在内)6种釉上颜料,即宝石红、桃红、绿、蓝、
黄、黑进行赶超国际水平的技术攻关会战,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研制成功了新一代
宝石红、桃红、深绿、深黄、深黑、深蓝釉上平印颜料。产品质量,除桃红因无国
外标样未作鉴定外,其余均达到西德、苏联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时,改革了金红颜
料工艺配方,试制成功并投产中、浅色宝石红。1966年,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又研
制成功国内尚不能生产的三种丝网印刷颜料,使山东的釉上颜料品种扩大到40余种,
产品销往全国13个省83个厂家。
  从1970年开始,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根据轻工部下达的任务,进行颜料新品种
研制。至1973年,研制成功22种调墨印刷釉上贴花纸颜料,铅溶出量达到国际规定
标准。1974年又试制成功深红、中红、桃红、粉红、黄色、蓝色、深绿、浅绿、暗
绿、青色、铁红、赭红、豆茶、灰色、黑色、白色等16种釉上丝网颜料,其色泽、
光亮度、耐酸性达到了西德迪高沙“帕立特70”系列高度抗酸碱釉上丝网颜料的水
平。在此基础上,又于1977年研制成功紫色、奶黄、蓝色、绿色、黑色、赭石、紫
蓝、白色、硒红、镉黄10个基本色,可用以调配由浅到深的各种系列的颜色,同年
通过省级鉴定,1978年正式投产,从而形成了釉上平印颜料、网印颜料两大系列产
品。1979年,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使用外贸贷款扩建丝网颜料车间,1982年建成投
产,年产量达到36吨。
  80年代后,又相继研制成功并投产了24种低膨胀陶瓷釉上丝网颜料、低温高抗
蚀陶瓷釉上颜料、四色印刷颜料、釉上颜料降铅罩层等新产品。到1993年已发展到
八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并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
  1993年,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共生产各类陶瓷颜料285吨,其中金红颜料
24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实现产值1507万元。产品供应国内23个省、市28家花
纸厂和180多个陶瓷企业。
  除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外,省内尚有18家乡镇集体企业生产陶瓷颜料。其
中淄博市12家,平度、蓬莱、莱州市各1家。规模较大的有淄博市淄川区东坪化工
厂、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淄博试验厂、博山八陡虎头崖颜料花纸厂、博山八陡
北河口颜料花纸厂、平度市王家站颜料花纸厂等,这些厂总产量达150吨,产值600
多万元。除在省内销售外,还销往河北、辽宁、山西、河南等7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