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壁饰与壁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8&rec=120&run=13

  陶瓷壁饰在山东始于春秋时期,两汉有较大发展,明清渐兴,盛于新中国成立
后。是以陶瓷材料,通过雕刻、绘画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法作为墙壁装饰的一种艺术
形式。其中,直接与建筑工艺结合固定在墙壁或天花板上的称壁画;将饰件镶、挂
于墙壁上的称壁饰。
  春秋时,制陶工匠用阴模或阳模在方形或长方形的砖上印出阴线或浮雕花纹,
制作装饰壁砖。汉以后,制品多刻有文字和画面。青州东汉墓出土的装饰壁砖,正
面有“万岁”、侧面有“千秋”文字。北朝以后,开始出现用几十块或上百块组成
的大型砖印壁画,其表现形式多为浅浮雕。清代陶瓷壁画达到较高水平。乾隆五十
九年(1794年),山头窑工集资重建窑神庙,其门内影壁前后两面壁画均出自当地陶
瓷艺人之手,系用40多块陶板拼接而成,为色釉高浮雕画面。迎门一块名《鹿鹤同
春》,背面系《贪狼望月》,造型粗犷生动。
  建国后,山东从1962年开始生产陶瓷壁饰。最早的生产厂家是博山陶瓷厂,主
要制作长约30厘米、宽20厘米的瓷板画,题材为人物肖像、山水、花鸟等。1975年
该厂试制成功长1.2米、宽0.7米的大瓷板后,艺人们创作生产了很多优秀作品。其
中,釉上新彩《周恩来》、《风竹》、《雄狮》、《四季山水》,釉下彩《泰山黑
龙潭瀑布》以及刻瓷《奔马》、《红叶、八哥》等,曾分别送日本、北京、上海等
地展览,得到国内外好评。为了适应现代建筑装饰的需要,1975年,该厂用1300块
152毫米见方的精陶质釉面砖,制作成功淄博第一块长2米、宽1.5米釉上新彩《泰
山迎客松》壁画。画面由山东国画家陈维信设计,该厂彩绘艺人纪荣福绘制,1976
年赴省汇报展出。后又为山东省鲁砚、陶瓷赴日展览制作了长3米、宽2米刻瓷《红
梅》屏风;为济南南郊宾馆制作了长9米、宽3米的大型新彩壁画《大明湖全景》。
1980年,淄博美术陶瓷厂试制成功彩釉壁画,在省内率先生产室外壁画。
  80年代初,陶瓷壁画盛行。枣庄市陶瓷二厂、陶瓷四厂、诸城陶瓷厂、临沂瓷
厂、淄博瓷厂、张店陶瓷厂、淄博工艺品一厂及部分乡镇企业,纷纷制作壁饰或壁
画。同时,还出现了一批制作壁画的个体户。据不完全统计,到1993年,全省有县
以上陶瓷壁画生产厂16个,乡镇集体企业22个,个体专业户36户。共为省内各市地
及北京、西安、太原、延安、大连等城市制作壁画500余幅。
  陶瓷壁饰和壁画,从装饰技法上分为釉上新彩绘画、刻瓷、贴花、高温彩釉绘
画和浮雕五大类;就所用材质而言,有细瓷、精陶、炻瓷、黑陶等。一般小型壁饰
可用一块瓷板或用几块至几十块面砖拼接组成,大型壁画需用成百上千块面砖。用
于室内装饰的多用釉上彩,室外建筑物上则用高温彩釉绘画,其工艺技术与釉彩绘
画相同。此外,淄博、临沂等地区还设计出马赛克大型建筑壁画。建筑工人根据画
稿,用成千上万块不同色彩的马赛克,直接拼接成图案,画面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
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