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量与等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7&rec=183&run=13

    〖省外〗〖卷烟〗〖销售〗〖数量〗〖等级〗
  山东是生产卷烟时间早、产量大的省份,在省外有一定市场。战争年代,生产
被破坏,交通不便,卷烟销往省外不多。1952年1月,青岛市政府接管颐中烟厂后,
迅速恢复生产,当年销省外卷烟0.86万箱。1953年,全国实行统一调拨计划,调省
外卷烟数量增至5.4万箱。以后按国家计划,随生产增长而增加外调量。1959年达
到8.7万箱,占当年全省生产量的18%。
  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为支援全国市场,压缩省内供应,增加外调,调省外
卷烟11.7万箱,占产量的25%。除青岛卷烟外,其他厂卷烟也开始少量外调。1961
年调出16.89万箱,占产量的49%。1962年调出21.79万箱,占产量的59%;而省内
销售量却由1960年40万箱,下降到14万箱。1964年生产49万箱,调出26万箱,其中
乙级以上烟调出7.8万箱,占当年产量的64%,占调出总量的30%。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卷烟生产下降,山东生产则稳步增长,1968年调出
量达到41万箱,各工厂卷烟都有一定数量外调,全省外调量占生产量的52%。调出
的乙级烟16.88万箱,占生产量的80%,占调出总量的41%;而供应省内的卷烟只
有37.8万箱,尚未恢复历史水平。
  60年代末,建设内地工业(称三线建设),各省、市开始重视发展地方卷烟生产,
全国卷烟产量增长,山东卷烟调出量开始下降,加上卷烟熄火影响,到1974年调出
量只有11.26万箱。以后经过调整生产,提高档次,调出量逐步恢复。1977年调出
量达到42万箱,其中乙级以上卷烟23.7万箱,占外调量的56%。
  1978年春,省外要货减少,工厂积极调整生产,提高档次,提高质量,调出量
维持上年水平,乙级烟增加26%,占总调出量的72%。1980年商业系统调出43万箱,
工业系统外销19万箱,全省共计外销62万箱,较上年增长40%,乙级以上卷烟占78
%。1981年11月,全国高档烟提价,销售增加困难。经过努力和实行一些鼓励销售
的措施,工、商两家1982年仍销售60万箱。等级比例又有提高,乙级以上卷烟占81
%,其中:甲级1%,乙一级7%,乙二级73%。
  1983年,省烟草公司将外销合并为一条渠道,在省外市场上竟争。但由于市场
情况变化和山东产品质量差,造成省外销售大幅度下降,只销出47万箱,次年又降
到40万箱,丢失市场三分之一。数年来全国各地开办小烟厂,自产自销,但多是低
档烟;山东基础好,本应趁势发展乙一级以上高档卷烟,但缺少云南烟叶不能生产,
在多年畅销外省的几个乙二级传统牌号(红金、红波、金叶等)相继退出省外市场时,
没有适销牌号补充。直到1984年下半年进口烟叶到货,1985年云南基地烟叶收获,
形势才逐步好转。1985年乙一级以上卷烟产量增至60万箱,外销量回升到43万箱,
其中乙一级占65%,甲级占5%,主要牌号为青岛前门(21万箱)、琥珀(4万箱)、甲
级大鸡(1.4万箱)。这期间尽管山东省内高档烟市场也很紧张,但为了保住省外市
场,保护省内卷烟生产,仍然把最好的商品拿到省外市场。
  1986年以后,外销量下降。至1990年,省外销量仅30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