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国后卷烟产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7&rec=143&run=13

    〖建国后〗〖卷烟〗〖产量〗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卷烟产
量逐年上升。1950年,山东卷烟产量超过11万箱,但能力最大的英美烟厂资本家无
心经营,把库存烟叶、盘纸转运天津、上海,并向政府申请停业,当年只生产卷烟
0.16万箱。1951年,全省卷烟产量达到13.6万箱,英美烟厂只生产0.37万箱。
  1952年,英美烟厂由青岛人民政府接管,生产开始恢复,年产卷烟5.7万箱。
当年全省共生产卷烟23.4万箱,超过建国前最高历史水平。但1952年开展“三反”、
“五反”运动,销售机构一度瘫痪,销量减少,工厂减产。至年末销量回升,货源
需求增大。
  为突击完成原年度计划,曾一度出现只顾产量不讲质量的偏向。工厂车速由
850支/分增至1250支/分,致使卷烟松紧不匀,水分不匀,黑灰熄火等。次年春商
业库存积压。5月起德州烟厂停产,济南、青岛烟厂减产。至9月中旬,削价处理库
存卷烟,济南烟厂4000箱,损失26万元;德州烟厂损失5.7万元;青岛市处理熄火
哈德门烟35828箱,滞销快乐、玉叶牌卷烟4654箱。
  1953年产销分开,工厂按计划生产,产品由商业包销。工厂致力于技术革新,
增加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生产增长较快,市场商品充足,物价稳定。
  1955年,商业销售不畅,致使工业减产,工、商间开始出现矛盾。国家要求商
业部门发挥储水池作用,支持工业生产。翌年卷烟生产29万箱,比上年的31万箱下
降7%。1956年恢复增长,生产卷烟33万箱,比上年增长14%。当时称为“马鞍型”
。1957年产量达到38万箱,比上年增长1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0.
3%。
  1958年开始“大跃进”,市场销售转快,但由于生产原料不足,加之抽调职工
炼钢铁,卷烟产量下降,市场供应日趋紧张。到1959年出现卷烟黑市高价。工厂集
中力量抓产量,在原料不足的情况下,开始掺用烟杈、烟秸。虽然产量达到48万箱,
但质量严重下降。
  1960年5月,轻工业部太原会议确定,烟草工业要持续“跃进”。为解决原料
不足,只好扩大使用填充料的范围,增大填充比例。但终因原料困难,全年只生产
45.9万箱,比上年下降5%。1961年下降到34.5万箱,仅相当于1956年水平。至于
卷烟质量,因供应紧张已无人计较。
  1962年,全省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部分小厂
实行关停并转,保留的大厂裁减人员,缩小生产规模,集中力量抓管理、抓质量。
连续两年卷烟产量维持在37万箱左右。
  经过调整,1963年山东烟叶产量回升到136万担,卷烟原料供应开始好转,卷
烟产量迅速回升。1964年卷烟厂划归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直接管理,生产卷烟49万箱,
超过了历史水平,但甲、乙级烟仍低于历史水平。
  “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68年,全国卷烟产量从539万箱下降到511万箱,山东
却从63万箱增至77万箱。大量的山东卷烟销往全国市场,外销量达到41万箱,创历
史最高水平。
  1969年,卷烟厂下放地方管理,全国卷烟生产恢复,产量达到677万箱,山东
也达到81万箱的新水平。
  1970年全国卷烟生产增长15.6%,达到783万箱;山东增长6.7%,达到86.7万
箱。但销售增长较慢,省外销量下降,库存迅速增加。
  1971春节过后,商业部门提出丙级以下卷烟熄火严重,停止收货。省生产指挥
部指示工业部门调整生产,更换牌号,商业部门削价处理熄火烟。是年生产卷烟71
万箱,比上年下降18%。
  经过两年调整生产,整顿工艺,生产逐步恢复。省内市场销量增长较快,商业
库存逐步恢复正常。1973年恢复到1970年的水平,达到86万箱。1974年全国开展“
批林批孔”运动,生产秩序混乱,山东卷烟产量下降到69万箱,省外市场销量降至
11万箱,为高峰时的四分之一。
  1975年,整顿生产秩序,大干快上,全省卷烟产量突破百万箱达到102万箱,
省内外市场发展迅速。地方政府大量向烟厂投资,扩大生产能力。1976年全省生产
122万箱,1977年生产146万箱,年末商业库存上升到22万箱,相当于2.7个月的销
量,仓库爆满。
  1978年春,商业部门再度提出卷烟熄火拒收。工业部门立即调整生产,提前停
产检修设备,结果是年只生产134万箱,比上年下降8%。
  1979年,工业部门提出自销产品,并经省政府同意,召开订货会议。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卷烟市场销量增大,促使生产回升。
是年全省卷烟产量达到148万箱,超过1977年。1980年,烟厂向省外自销卷烟19万
箱,山东卷烟的省外销量达到62万箱。卷烟生产达到172万箱,比上年增长16%。
  1981年连续产销两旺。自1981年11月20日起,卷烟大幅度提价。1982年春节后
销量迅速下降。同年5月省烟草公司成立,开始控制生产,强化销售工作。是年全
国卷烟产量增长10.6%,山东增长9%;销售量全国增长1%,山东增长3.5%。山
东生产卷烟达到216万箱,年底商业库存32万箱。
  1983年,山东卷烟省外市场销量最大的乙二级红金、红波、金叶等相继退出省
外市场,而省外需要乙一级卷烟,山东都因缺乏云南烟叶不能扩大生产。是年省外
销量减少14万箱,省内市场消化不了,只能降低生产指标。全年生产卷烟198万箱,
比上年下降8%。
  1985年,生产用料得到解决,市场逐步发展,卷烟产量恢复并超过1982年的水
平,达到221万箱,其中甲级烟6万箱,乙一级烟60万箱,甲乙级烟均比1982年增长
2倍。
  1986年,全国烟叶歉收,山东减少外调保省内需要;年末云南烟叶又告急。是
年生产增长近6%,全国增长9.5%,云南省产量超过山东。此后,山东卷烟生产的
原料配比和销售市场面临不少困难,尽管在改革配方、提高卷烟档次方面进步很大,
但还低于全国水平,1987年产量增长3%。1988年增长1.6%,达到245.9万箱,
1989年下降4.3%。是年湖南省卷烟产量超过山东。
  1990年山东生产卷烟236万箱,全国生产卷烟3250万箱,山东为全国第4位。山
东卷烟档次低,总产值(现行价)26亿元,低于云南、河南、湖南、安徽、湖北、贵
州、广东,为全国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