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种植概况 山东省烤烟生产与全国对比情况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7&rec=13&run=13

    〖烤烟〗〖种植〗〖历史〗〖建国前〗〖概述〗〖概况〗〖山东〗
  山东是全国烤烟的主要产区。烤烟种植有其优越的自然条件。7~8月份降雨量
充沛,平均气温在27°C左右,接近烤烟生长的最佳条件。山东省所处的地理位置
和美国的主产烟区的纬度相近,被公认是种植烤烟的适宜地区。
  本世纪初,英美烟公司在中国建立卷烟厂,原料由美国运来。以后为了减少进
口关税和降低制造费用,便谋求在中国内地建立原料基地。从1904年开始,先后对
湖北、湖南、河省、云南、陕西、山东等14省进行了调查。1910~1912年,同时在
湖北省的光化、老河口和山东省的威海孟家庄,开始试种烤烟。美籍烟叶技师单佛
尔、文斯德及华人买办兼翻译柳文卿、夏明斋,负责孟家庄试验,种256亩,未获
成功而停止试验。1913年英美烟公司派美籍烟叶技师布洛克、格雷戈里、魏得克、
文斯德等带翻译张桂棠(张筱舫)、董伯年、夏明斋到坊子动员农民试种烤烟26亩,
获得成功。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宜,所产烟叶品质颇佳,用于生产“哈德门”
牌香烟,可与英国“三炮台”牌媲美。1913年10月30日,上海英美烟公司E·B格雪
戈里和S·F布洛克在烟叶调查报告中指出:潍县地段是我们在山东所见到最适宜于
建立试验场的地方,因为在那里已经种植了大量烟叶,具有优于威海的以下有利条
件:沿铁路有长80公里、宽32公里的适宜种植烤烟地段,地域大、交通方便,在煤
矿附近种烟,烤烟用煤费用低。
  1914年1月1日,英美烟公司与德帝国主义驻青岛的山东铁路矿务部商定,租用
坊子煤矿空场和医院原址,作为美种烤烟试验场,计180亩。并由张桂棠说服在坊
子做小生意的田联增(田俊川)承租种植。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烟叶市场
原料紧缺,英美烟商采取无偿供种,馈赠卷烟,贷给现金、豆饼、炉具、每座烤房
50元(银元)等手段,收获后并以每斤高于粮食5~10倍的价格收买,诱使农民争相
种烟。1915年种植面积达到0.95万亩,1917年即猛增到2.98万亩。烤烟种植迅速扩
展到安丘、临朐、昌乐、益都、临淄等县,华商南洋、上海、有利,日商米星、南
信、东亚、中裕等30多家烟商,均来山东收购烟叶,有的投资建设加工厂。到1920
年,全省种植已达14万余亩。1921年达到18.3万亩。
  1922年后,由于军阀混战的影响,烟叶生产大幅度下降。1927年降到了最低点,
仅有4.8万亩。1930年恢复到14.38万亩。
  30年代,烤烟产区由东向西扩展,弥河流域种植面积逐步增加。其中以昌乐以
西,青州以南及临朐的冶源、南流、辛寨一带所产烤烟品质最佳,有“颜色金黄、
灰白火亮、吸味芬芳”的特点。此地产烟以青州为中心集散,中外烟商大多在青州
设庄收购。当时胶济线有七大黄烟交易市场,青州占交易总量的1/3。因此,凡山
东胶济沿线所产烤烟,概称“青州烤烟”而闻名遐迩。
  1936年,美国烟叶减产,英美烟公司和其他公司竞相争购山东烟叶,价格上涨
10~50%,促进了山东烤烟种植。1937年达到46万亩,是种烟历史最高峰。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群众烧毁日商潍县蛤蟆屯烤烟厂和益都烤烟厂。1938年
1月日军占领潍县和胶济铁路,5月英美烟公司告示烟农,秋季收烟要送到青岛孟庄
路烤烟厂,烟农减少烤烟种植,全省仅种烤烟10万亩,为1937年的21.5%。侵华日
军为了垄断中国的烟草生产,于1938年成立华北叶烟草株式会社,把原来日商南信、
米星、山东瑞叶合并组成“青岛支店”,对英美烟公司及其他烟草厂商发给购烟许
可证,对山东的烟草生产实行垄断。为了推行“农业中国、工业日本”的殖民政策
和满足日本卷烟工业所需的原料,日本华北叶烟草株式会社,除在胶济沿线扩大种
植烟草外,还向鲁南地区发展。1940年在滕县试种“小黄金”,同时又在滋阳、济
宁、邹县地区试种烤烟750亩,是年全省烤烟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1941年太平洋
战争爆发,英美在华烟叶购销企业被华北叶烟草株式会社接管,全省烟草种植面积
降到10万亩以下。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山东省烤烟生产再度下降。
1946年仅种植8万亩,总产13万担左右。1947年6月,国民党山东省建设厅、农林部
华北区推广繁殖站与山东省立农学院农艺系联合制定了烟草繁殖推广计划,但由于
战争,未能推行,1947年的烟叶生产基本停顿。1948年山东农村已全部解放,农业
生产迅速恢复,是年种烟21万亩,烟叶产量达到30万担。

    〖烤烟〗〖种植〗〖历史〗〖建国后〗〖概述〗〖山东〗〖历史〗
  建国后,人民政府成立了专业的烟草经营机构。除制定一系列的发展烤烟生产
的政策外,并从技术、物资供应、资金贷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949年山东省烤
烟种植面积为27.6万亩,总产42.6万担。1950年10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组
织以朱尊权、余学熙为首的烟草专家等10人的考察小组来山东进行考察,对山东省
烤烟生产传授经验,使烤烟生产有了迅猛的发展。1952年全省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
为1949年的2倍多。从1953年起,烤烟生产正式纳入了国家计划,并通过调整烟粮
比价制定了合理的收购价格,对烟农实行贷款、贷肥等措施鼓励农民种烟,使烤烟
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1956年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总产250万担,是建国后
第一个种烟高峰。
  1959~1963年,由于受“左”的影响和三年经济困难的挫折,山东省烤烟生产
大幅度下降。1960年只有87万亩,单产只有66斤,总产仅57万担。1962年全省只生
产烤烟48.5万担。为了解决卷烟工业原料供应紧张的矛盾,全省选用和推广了多叶
高产型的品种,并实行了按产量奖售粮食、化肥,以及用卷烟和其他工业品换购等
政策,以促进烤烟生产的恢复发展。1965年种植面积恢复到111.5万亩,总产203万
担,仍未能达到50年代的水平。以后十多年,全省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100万亩左
右。
  烤烟从引种时起,一直以夏烟为主,产量较低。60年代末开始改种春烟,又推
广粮烟间种,单产逐渐提高,到1972年全省春烟种植即达34万亩,个别亩产达到
480斤,但未能恢复到历史上“青州烟”的质量,还几次出现严重熄火。为了解决
熄火问题,1972年起,全省有计划地压缩了寿光、博兴、桓台、潍县等不适宜种烟
的盐碱地面积,向南部山区发展,开辟临沂新烟区,建立优质烟基地。
  1978年国家决定在山东建立烤烟基地10万亩。全省确定11个县、49个公社、
1021个村为基地,实种面积为10.5万亩,单产达到352斤,总产37万担,比非基地(
下同)单产提高77斤,亩平均收购量301斤,提高39斤,均价0.66元,提高0.11元,
上中等烟达到62.85%。1979年定临朐、益都、昌乐、诸城、潍县、安丘、滕县等7
县为全国优质烟基地,计68万亩。临沂为省优质烟基地计3万亩,诸城、安丘两县
为外贸出口基地,计26.4万亩。对优质烟基地每亩辅助复合化肥50斤,外贸基地辅
助100斤。到1980年,昌潍种植面积达到64.5万亩,临沂达到26万亩,两个地区种
植总数已过90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6%。临沂地区已成为山东省的第二大产烟
区。
  80年代全省种烟区有8个地(市)、33个县。在这些种烟县中,烤烟面积占总耕
地面积最高的是临朐,为15.15%,其次为益都占12.73%;临淄、昌乐、安丘、桓
台、潍县、沂源、蒙阴、滕县占5.13~8.64%;有15个县占1~5%;有8个县不足1
%。从面积上对比,10万亩以上4个县,5~10万亩的7个县,1~5万亩的14个县,
不足1万亩的9个县。由于1981年上调了收购价格,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
农民生产烤烟的积极性提高,1982年全省种烤烟158.8万亩,总产647万担,创造了
历史新水平。但随之出现了收不了、存不下、调不出的局面。1983年决定压缩种植
计划,超计划者价格下浮20%。全省实种116万亩,又偏遇歉年,总产为420万担,
比1982年下降35%,中上等烟叶比例只有52%。
  为了提高烤烟质量,1984年根据全国烤烟种植区划,实行“主攻质量、优质适
产”的指导方针,采取普及良种化、区域化、规范化的生产措施,对烤烟生产布局
又作了较大的调整,不适合种烟的成武、博兴两县不再安排种植计划。淄博市的烟
区采取了“北烟南移”的措施;潍坊、临沂两大产区及各产烟县按照适当集中、择
优发展的原则,进行了生产布局的调整。安丘县调减了5个乡(镇)、16个村的种植
面积,取消了120个村的种植计划,并对农田pH值大于7的两万多亩烟田进行了调整。
是年全省种植烤烟112万亩,总产429万担。
  1985年3月英国乐富门公司与山东烟草公司和济南卷烟厂共同签订了“国际乐
富门公司烟叶发展部关于济南卷烟厂与中国山东省临朐、安丘两县改进烟叶质量的
建设措施”的合作项目,进行优质栽培技术开发试验,每县两个试验点,每点种
G140各20亩,NC82各10亩,共由30个种烟户承担了开发试验,共种125.7亩,平均
亩产318斤,其中:上等烟占27.1%,中等烟占63.3%,香气、劲头有显著提高,
得到了英国乐富门公司帕宾弗斯博士的好评。
  是年,山东省烤烟种植面积达到165.7万亩,超计划38%,是种烟历史上的最
高记录。同年10月,根据烟草种植区划规定,对全省烤烟布局再一次进行调整,压
缩了胶济线以北和京沪线以西的不适宜种植区,有计划地向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带转
移。在调整布局的同时,推广优质适产栽培技术,为了恢复青州烟传统质量,适当
恢复种植夏烟的轮作制度。
  在1985年全国烤烟生产评比中,潍坊市和安丘、诸城、临朐、沂源县被评为全
国烤烟生产先进市、县,昌乐、莒县受到国家总公司表扬。
  1986年,国家种植计划仍安排120万亩。为保证按计划种植,山东省烟草公司
于2月4日通知各烟区分、支公司与烟农签订产购合同。通过合同,把国家计划和烟
农分散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以保证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全面完成生产和收购任务,
防止烤烟种植大起大落,逐步实现烤烟生产区域化、良种化、规范化。合同条文规
定:每亩种植平原区1300株、丘陵区1500株、山区1700株,每株留叶18~22片;平
顶、无花、无杈;打掉3片脚叶,做到成熟采收,科学烘烤。是年实种116万亩。
  1987年3月18日,山东省烟草公司通知卷烟企业与烤烟产区联合建立优质烤烟
基地。每生产一担上等烟、中三烟,卷烟企业付给扶持费10元,超出合同生产的上
等烟每担再补贴20元。是年种植面积108万亩。
  1988年,国家种植计划提高到128万亩,实种136万亩。近两年,因粮食和农业
生产资料提价,烤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此,省烟草公司于1月20日和5月6日向
中国烟草总公司报告,要求总公司解决扶持费3012万元,建立烤烟基地65万亩。报
告未能得到及时批复。于是,各地乡、镇政府和烟农集资投入。潍坊分公司出118
万元,县公司、乡镇政府集2190万元,打新机井3724眼,修水渠近2万米,配置灌
溉机械,扩大水浇地面积14万亩,遇到严重干旱时起到了保收作用。12月总公司、
财政部补贴烟草生产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
  1989年,国家计划种植面积增到131万亩,实种143万亩,省烟草公司要求中央
财政补贴1800万元。省人民政府为扶持农业生产,规定各行业提取支农基金办法,
烟草按销售收入提2%。年底总公司、财政部补贴发展专项基金800万元。在国家财
政不能保证烤烟生产必需的扶持费用时,各县公司直接与卷烟工厂建立烟叶基地,
上海、天津、江苏、陕西等卷烟厂向临沂、潍坊重点县投资,供给肥料,订购烟叶,
扶持生产。
  1990年,国家计划种植面积仍为131万亩,实种126万亩。各烟区坚决贯彻“巩
固面积,主攻质量,坚持三化,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指导思想,走科技兴烟之
路,良种化达到80%以上,水浇地达到50%以上。见表1-2。

  山东省烤烟生产与全国对比情况表

    〖山东〗〖烤烟〗〖种植〗〖面积〗〖产量〗〖统计表〗〖排名〗
表1-2
┌──┬───┬───────┬───────┐
│年度│占全国│总产     │单产居全国位次│
│  │面积%├───┬───┤       │
│  │   │占全国│居全国│       │
│  │   │总产%│位次 │       │
├──┼───┼───┼───┼───────┤
│1952│21.3 │31.3 │1   │1       │
│1957│22.8 │25.5 │1   │10      │
│1962│27.9 │19.0 │3   │16      │
│1965│22.9 │27.3 │1   │6       │
│1970│22.8 │24.9 │2   │5       │
│1975│15.2 │17.0 │2   │6       │
│1978│13.7 │16.8 │2   │5       │
│1979│16.5 │19.4 │2   │4       │
│1980│17.8 │21.9 │2   │3       │
│1982│11.9 │17.5 │2   │1       │
│1983│13.5 │18.3 │2   │2       │
│1984│10.6 │14  │3   │1       │
│1985│8.86 │13.8 │4   │1       │
│1987│8.5  │10  │4   │1       │
│1990│8   │9.5  │4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