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6&rec=77&run=13

    〖柞蚕〗〖病害〗〖防治〗〖脓病〗
  柞蚕最易发脓病、软化病和微粒子病,严重危害柞蚕生产。
  脓病 俗称黄烂病,主要发生在蚕二龄至营茧前和蛹期。由于发病期不同,可
分水眠子、半脱皮蚕、嫩起子、黄烂、老虎和油烂等病症。发生脓病的主要原因是
核型多角体病毒污染卵面,被蚕儿食下后致病,一般在二眠发病,造成群体感染,
至五龄期脓病暴发。栖霞县黑夼村历来是柞蚕脓病严重发生的地区,素有“黄烂窝”
之称。1964年秋,全村平均单蛾仅产茧15粒,油烂茧占了六成。1965年,省蚕业研
究所推广卵面消毒和无毒保卵,使黑夼村周围数十村的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1970
年秋,农村室内制种首先在黑夼村试验成功,1975年普及全省,脓病常年发病率已
被控制在10%以内。

    〖柞蚕〗〖病害〗〖防治〗〖徽粒子病〗
  微粒子病 俗称黑皮、黑渣子。危害很大。19世纪末已知系母体传染,蚕农主
要靠选蛾预防该病。1957年,方山蚕种场通过综合防治,首次制出了无毒原种。60
年代统一规划,各蚕区将柞岚划分出种茧区和丝茧区,严禁在种茧区放养丝茧。至
1970年前后,各蚕种场均育出了合格的种茧,用于生产后,微粒子病被控制。

    〖柞蚕〗〖病害〗〖防治〗〖软化病〗
  软化病 亦称皮条病。省内最常见的有筋筋蚕、皮条、稀屎蚕、倒流、败血病
等病症。天旱柞老时发病重。1967年,牟平、乳山等县发病死蚕在60%以上,70年
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烟台地区因发病减产30~50%。改善饲料,多饲油嫩柞,天
旱柞老时实行秋蚕“春放”,即勤剪移,预防效果明显。

    〖柞蚕〗〖病害〗〖防治〗〖卡腰病〗
  卡腰病 1963年秋首次在方山柞蚕原种场发生,1969年秋发病率已达20~30%。
其症状是收蚁后第三天在蚕体背面出现黑色块状病斑,重者眠前死亡,轻者在病斑
处逐步形成血痂凹陷,造成蚕体“卡腰”。1979年,方山蚕种场查明该病为米曲霉
和黄曲霉寄生蚕体而引发。保卵室消毒后适时开窗,使其干燥,防止保卵室和保卵
用具发霉,可以有效地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