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6&rec=12&run=13

    〖嫁接〗〖方法〗〖培育〗〖哨接〗〖芽接〗〖袋接〗
    〖根接〗〖绿枝扦插〗
  省内主要采用的嫁接方法为哨接、芽接、袋接、根接,也有少数用劈接、舌接
和桥接的。
  哨接 又叫套接、鞘接、管状芽接,鲁中南蚕区嫁接散植桑苗时多用此法。蚕
农多在晴天中午嫁接,成活率在90%以上。
  芽接 即“丁”字形芽接,又叫盾形芽接或补眼,大都采用该法嫁接乔木桑。
1974年,昌潍农业专科学校用塑料膜代替麻、草等绑扎材料,提高了成活率。
  袋接 成活率一般在70~80%。烟台蚕丝学校在20年代就使用过该法,30至40
年代时烟台一带曾推广过,1957年后省内广泛使用袋接。为防干和便于浇水,培土
多呈垅状。临朐县寺头乡西安村1965年试验成功夏季袋接,用来补接春季袋接未成
活的接穗,提高了嫁接苗出圃率。至1969年,西安村夏季共袋接7.6万株,成活率
约90%。该法与普通袋接的不同之处是接穗用青条,每支接穗上有两个芽,培土时
一芽在土内一芽在土外。1976年,菏泽地区的菏泽、巨野、定陶等县学习采用河南
省夏邑县冬季室内袋接技术,到1982年底,全地区已有4000余个育苗专业户,共出
售冬季嫁接桑苗1亿株左右,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江苏
等省。1984年前该地区每年培育嫁接桑苗500万株以上,后因桑萎缩病蔓延停止繁
育。
  根接 主要有马耳形、揭皮、倒劈根接几种。马耳形根接是1958年从江苏省传
入的,因成活率很低未能推广。1964年1月,省林业厅组织省蚕研所、邹县蚕种场、
滕县桑苗圃的有关人员前往镇江蚕研所、吴江苗圃学习快速培苗技术,带回了揭皮
根接法进行试用,至70年代初开始逐渐推行邹县蚕种场的大面积根接生产经验,使
成活率达到60~70%。1975年,邹县蚕种场根接成活115万株苗,成活率在70%以
上。1966年,掖县小初家大队采用倒劈根接70万株,成活率60%,该大队还创造了
快速劈口器。
  绿枝 扦插1985年,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试验成功苗床打孔灌沙绿枝扦插法,成
活率在80%以上,当年苗高多达1米以上。该法试验成功后,开始在莒南、兖州、
莱芜等县(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