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毯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5&rec=62&run=13

  毯类主要有线毯和棉毯两种。
  山东线毯最早由清末各地兴办的工艺局、教养局以及民国初年开办的平民工厂
生产,烟台一带民间也盛行家庭妇女制作线毯。当时主要生产有穗线毯、台布,这
两种产品逐渐成为传统出口产品。1935年,青岛开始生产提花线毯,有台布和床毯
之分。山东线毯发展比较平缓,50年代,青岛花纱布公司统一线毯质量标准,增加
品种,扩大生产。产品有有穗线毯、无穗线毯、印花线毯、绒毯、童毯等。1950年
全省线毯产量为12.68万条,到1976年增至34.01万条,19年仅增长1.7倍,平均年
增5.4%。改革开放后,发展稍快,1981年产量达到75.31万条,1980年为165.83万
条,到1988年稍有回落,降至155.30万条。1986年,青岛台布厂生产的“鸳鸯”牌
3-180三色提花线毯,被纺织工业部评为名牌产品。后该厂因产品变化慢,消耗大,
效益低,销路萎缩,终止了线毯生产。而泰安、临沂、潍坊、菏泽等地先后接继生
产线毯,产品主要销往农村,部分接受外贸部门委托加工出口。
  棉毯主要是利用废旧棉及棉纺厂下脚料加工制成,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经济
实惠,颇受广大群众欢迎。50年代初期,济南、青岛、潍坊均有生产。70年代以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转向毛毯、化纤毯,棉毯逐渐衰疲。山东棉毯产量1957年
为31.37万条,1965年达到162.94万条,1970年达到高峰为419.40万条,1975年即
降至212.69万条,之后逐年降低,于1986年降至75.96万条,1987年稍有回升,达
到89.93万条,1988年为100.80万条。
  自70年代中期起,济南、青岛较大的织毯厂,先后转向毛纺织生产,棉毯生产
大都由乡镇企业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