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化学纤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5&rec=174&run=13

山东省的化学纤维工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全国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
1957年7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强调解决纺织工业原料与生
产的矛盾,一是靠农业增产,二是发展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工业。根据这一精神,
青岛市提出“跳出棉花圈子”,发动群众积极利用野杂纤维和大力发展化学纤维生
产。1958年6月起,青岛纺织管理局所属各纺织厂先后进行化纤小样试验, 因陋就
简,土法上马,掀起大办小化纤的热潮。同时,青岛市纺织品批发站( 原属商业部
门)也办起了粘胶纤维试验站,以棉短绒为原料,试验小样抽丝成功, 为进行生产
性试验,建立了化纤试验工厂。1959年11月,该厂归口青岛市纺织工业局。1960年
7月1日,在化纤试验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省第一家化学纤维厂青岛化学纤维
厂。同年,山东省纺织厅和青岛市纺织局分别成立化纤处和化纤科,加强化纤生产
的统筹和管理,并组织有关厂到丹东化学纤维厂参观学习,促使化纤生产由土法步
入正轨。
1961年,省纺织厅化纤处在青岛召开化纤车间主任会议,对全省化纤生产进行
规划,确定青岛国棉三厂、六厂、八厂、华新纱厂和青岛化纤厂生产粘胶纤维,青
岛国棉二厂、九厂和第三染织厂生产锦纶纤维,青岛印染厂生产维尼纶,青岛麻纺
厂生产丙纶纤维。
1961~1963年化学纤维的生产几经周折,终因原料短缺,设备简陋,质量不高,
陆续停产,只有青岛化学纤维厂继续生产粘胶纤维。据统计,青岛9 个棉纺厂“小
化纤”设备投资及报废处理的产品损失共约300万元左右。
1964年夏,鉴于山东化纤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先进省市,省有关部门组
织化纤工业考察团,前往四平、锦西、长春、吉林、大连等地考察维尼纶、粘胶短
纤维、、锦纶、已内酰胺的生产工厂和科研所,以后陆续创建了一批小型化纤生产
企业:
1966年,济南合成纤维研究所(济南化学纤维厂前身)建成年产500 吨卡普隆单
体生产线,安装年产200吨的综丝设备。经不断挖潜改造,到1982 年形成年产锦纶
长丝300吨,强力丝200吨的规模。1987年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到1000吨。
1968年,济南合成纤维厂建成年产聚酯切片300吨、涤纶短纤维300吨的生产线。
1978年形成涤纶500吨的双线生产。1979年该厂归口济南市纺织工业局。 通过更新
设备,1988年设计能力为涤纶短纤2000吨。
1969年,中央发出全民大办小化纤的号召,提倡以人造纤维代替天然纤维,用
化纤代替棉花,以节约耕地多种粮食。山东省再次掀起大办小化纤的群众运动。同
年11月淄博化纤现场会议之后,各地市发动群众,自力更生,采取老厂办化纤车间、
老产品带新产品的办法,克服资金、原材料的困难,先后创办一批小化纤生产车间
和化纤生产厂。到1972年底,全省已上马47个小化纤生产单位,其中有37个生产腈
纶,分布于全省13个地市,其余的生产锦纶、涤纶、维尼纶、粘胶纤维、蛋白纤维
和浆粕等。但由于片面地强调大搞群众运动,忽视化纤生产的科学性,许多小化纤
生产车间因为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以致产品成本高、质量差,生产处于停滞状态,
仅剩下条件较好的青岛第三染织厂化纤车间(青岛第二化纤厂前身)和青岛麻纺厂的
丙纶抽丝车间继续生产。
1971年2月,筹建高密化学纤维厂,次年6月建成投产,主要生产粘胶纤维的原
料浆粕,设计能力为年产600吨,经过多次扩建,至1987年设计能力达12000吨,为
建厂时的20倍。
1972年6月,淄博合成纤维厂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腈纶短纤维4000吨。 1977
年9月建成投产。经过4次大的技术改造,建成国内第一条年产4000吨的腈纶转向纺
丝生产线,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5年,山东省组成了专业班子,于昌邑县境内峡山水库以北、潍河东岸,筹
建现代化大型涤纶厂,后经工程的前期论证,因条件欠佳,未能列入国家计划,但
项目仍保留。后以筹建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于1979年8月, 组建了山东省纺织设
计院潍坊合成纤维研究所,1983年8月更名为山东省合成纤维研究所。1986年, 原
筹建的以上涤纶工程项目,改在济南化学纤维厂的基础上,扩建6.6 万吨山东涤纶
厂。
1977年7月,原青岛第三染织厂化纤车间,划出成立青岛第二化学纤维厂, 生
产锦纶长丝,设计能力年产200吨。1983年一度生产丙纶长丝, 但企业仍处于亏损
状态。为彻底改变生产面貌,1987年经青岛市批准该厂引进1500吨锦纶阻燃强力丝
的技术和设备,产品与青岛橡胶六厂的高强力阻燃运输带配套。
1981年12月,青岛化学纤维厂开始筹建年产2000吨涤纶长丝车间。1985年7 月
开车试产,从而填补了山东省涤纶长丝空白,粘胶纤维同时停产。
山东化纤工业起步虽早,但发展缓慢,至1985年全省仅有化纤厂6家。 随着经
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化纤企业相继建立。
1986年1月,设计能力年产6万吨的济南涤纶工程和年产4.5 万吨的淄博腈纶工
程列入国家“七五”重点基本建设计划,总投资11.2亿元。同年10月,复经国家计
委批准,济南绦纶工程列入1988年开工项目,总投资8.7亿元; 淄博腈纶工程列入
1989年开工项目,总投资5.7亿元。 与济南涤纶工程配套新建了一批涤纶抽丝加工
企业,如莒县涤纶厂年产涤纶长丝2000吨,菏泽涤纶厂年产涤纶长丝2000吨,枣庄
化纤厂年产涤纶长丝4000吨,烟台化纤厂年产涤纶长丝6000吨,济南合成纤维厂扩
建到年产7500吨涤纶短纤维,青岛化纤厂扩建到年产6000吨涤纶长丝。
1986年7月,青岛崂山化学纤维厂建成投产。年产有色涤纶长丝1200吨。10月,
无棣化学纤维厂建成投产,年产丙纶长丝200吨。
1987年初,潍坊化学纤维厂建成投产,年产粘胶短纤维4000吨。同年,昌乐合
成纤维厂由煤炭系统划入纺织系统,该厂年产300吨涤纶加工丝。
1988年1月,烟台锦纶丝厂由二轻系统划入纺织系统,年产丙纶长丝180吨。同
年,新建的有高密合成纤维厂和临沂化学纤维厂,年产丙纶长丝均为1000吨。
截止1988年末,全省共有化纤企业14家,研究所1处。年末职工人数12273人。
主要产品有棉绒浆粕、粘胶纤维、腈纶、涤纶、锦纶和丙纶6大类计35个品种, 年
生产能力37280吨,实际产量39963吨(其中棉绒浆粕15743吨、粘胶纤维6083吨、锦
纶2742吨、涤纶7716吨、腈纶4773吨、丙纶2906吨)。产值32900万元,全年实现利
税4581万元,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