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5&rec=157&run=13

1957年前,麻袋生产工艺技术前比较落后,基本上有三种生产工艺类型:
(一)老工艺。这是古老落后的生产工艺,以手工梳麻,手摇纺车纺纱,人力织
机织布,手工缝纫成袋。
(二)小翼锭生产工艺。这是在1952年以后,参照大连引进的日本麻纺机器的工
艺技术而制定的,基本具备现代生产的条件。具体流程为:机械软麻→堆仓发酵→
头道梳麻→二道梳麻→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

┌─→络经→整经→织布→切布→缝边→缝口→扎口→成袋
└─→络纬────┘

(三)吊锭生产工艺。这是根据1949年从英国麦凯公司(James-Mackie)引进的全
套工艺技术装备消化吸收仿造的新型工艺设备,包括麻条纺纱、机械化落纱装置,
自动络经机和自动换纡织布机等先进装备。
进入60年代以后,中国麻纺织生产工艺装备开始定型,此后,山东新建、扩建
企业的工艺装备基本采用国产定型设备配套的工艺流程。
经过消化、吸收国际50年代黄麻纺织新型工艺技术和装备,使山东麻纺织的工
艺具备了以下特征:软麻加压可控,可根据原料的性质,调整软轧的压力,达到开
松纤维、除去杂质的目的,同时加入乳化液,缩短了工艺流程;采用麻条纺纱,提
高牵伸倍数和生产效率;吊锭纺纱,采用机械落纱装置,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
效率;自动换纡织机,可以扩大看台,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自动折切,解除了工
人笨重的体力劳动,提高了质量和生产效率;采用圆筒缝口,减去了扎角手工操作
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改进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1972年,省外贸土产进出口公司,从泰国进口了品级较低的泰麻,由于纤维粗、
强度小、含杂多,生产工艺难以过关。济宁麻纺织厂根据泰麻特点,从改进工艺入
手,采取了轻压多堆、重油轻梳等项处理措施,改进梳理技术手段,于1973年4 月
试纺泰麻成功,生产出了符合国际标准、满足外商要求的109×73.7×7136× 1134
国际通用绿线平纹麻袋和111.76×69.31×8013×1020.6蓝线斜纹麻袋, 并批量出
口,首创山东麻袋出口的记录。
1976~1978年,全国黄麻纺织行业大量使用国产洋麻(当时称作红麻),由于其
纤维粗,含胶量高,可纺性能不好,生产难以稳定。纺织工业部委托浙江麻纺织厂
先后在广西东泉麻纺织厂、安徽蚌埠麻纺织厂对国产洋麻生产技术进行了试验和论
证,按照验证的技术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全国大面积的
检查结果证明,这套新的生产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为此纺织工业部把验
证的202条工艺要求规定为洋麻生产技术管理的内容,在全国推广。1978年后, 山
东麻纺工艺基本上是按上述202条工艺规定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