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5&rec=100&run=13

  建国前的针织业,基本上只从事织造生产,很少染整和成衣连续生产。因此,
工艺流程简单。
  建国后,至60年代,针织内衣(汗衣及春秋衣)生产的工艺流程是:倒纱→针织
→漂白(染色)→烘干→轧光→成衣→验整→包装→入库。
  70年代初期,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缩水率,采用了“三超”(超喂湿扩幅、
超喂烘干、超喂整理)和轻轧预缩等新工艺,使棉针织品的缩水率控制在国家标准
范围内。1973年的一等品率比1972年普遍提高2~5%,缩水率降低1%左右。
  80年代,由于纤维材料的广泛开发与应用,为针织内衣转向外衣化和开发装饰
用品创造了条件。生产工艺一般采用先织后染或先染后织新工艺。染色采用高温高
压小浴比染色和定型,保持化纤针织品幅宽的稳定性,并控制其缩水变形,使产品
具有仿毛等风格。同时不断引进和改进工艺路线,对提高质量有显著成效。
  (一)漂白新工艺。青岛第一针织厂引进日本亚氧连漂生产线,取代了老式的氯
氧漂。济宁针织厂试用后,各项物理指标都达到国家标准。泰安棉纺针织厂采用日
本的OS-3型立式亚氯酸钠漂白设备,工艺流程短,压点少,漂白加工伸长率比其他
机型减少一半。济南针织厂引进日本的间歇式亚氧双漂和连续水洗设备,压点少,
压力轻,对降低缩水,增加弹性,提高白度,节省水、电、汽和用工,减少坯布漂
耗的失重等,有显著成效。潍坊针织厂自制汽蒸连续漂白生产线,使用后质量稳定,
并节省投资。
  (二)染色新工艺。青岛第六针织厂试制成功稀土元素在涤盖棉织物染色中的应
用,提高上染率10~20%。烟台第二羊毛衫厂与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所联合研制成
功大麻染色新工艺并获专利。
  (三)针织新工艺。青岛第五针织厂首先采用SZ两种拈向纱,以克服产品扭斜的
质量关键,提高出口创汇3~5%。同时该厂更新上机工艺,改变织物结构,研制成
功复合罗纹组织,为针织外衣开拓了新路。栖霞针织厂利用氨纶包芯纱改变上机工
艺,编织成具有高弹性的涤盖棉运动装,填补了省内空白。
  (四)印花新工艺。青岛新三针织厂研制成功立体发泡印花和静电植绒印花,从
而增加了花色品种并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