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鞋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4&rec=50&run=13

  民国以前,鞋帽大都由家庭自制;民国时期,鞋帽业始在城市发展起来。据《
中国实业志》记载:1934年,“山东鞋帽之分布,几乎遍于全省各县,但比较发达
者,则为蓬莱、掖县、昌乐、商河、茌平、临清、恩县、夏津、高唐、武城、德县、
平原、临邑、禹城、临淄等十五县,共计鞋作六五家,其中独资者四四家,合资者
二一家,总计资本五四八二○元。”“出品分鞋、帽二大类,而鞋帽之中,又因原
料之不同,分为布帽、绒帽、缎帽及皂布鞋、帆布鞋、呢子鞋等。帽之市价,每顶
自二角至一元,鞋则自一元二角至三元,销路以本地及邻近各县为主,皆为门市零
售,绝少批发趸购之事,交易概用现款。总计全省年产各种鞋约一一九二五○双,
帽约五○○○顶,总值一六○○一五元。”
  胶县生产的毡鞋、毡帽乃山东特产,始于清初,兴盛于清光绪年间,1917年淄
川开始仿制。至30年代,胶、淄两县共有毡鞋帽厂4家,年产毡鞋6600双,毡帽4.4
万顶,前者专销冀鲁,后者则远销江浙。此外,清道光年间创办的临清“同兴斋”
鞋铺制作的千层底布鞋,深受用户喜爱,百余年来畅销不衰。
  清末,济南制鞋业只有一家大同号。1912年-1921年发展到五六户。其中,
1916年创办的顺兴元皮鞋店资本较雄厚,为5000余元,有工人及艺徒8人。1921年
创办的同达鑫规模也较大,资本4000余元,工人及艺徒多达20人,主要生产便鞋、
皮鞋及棉鞋,供应本地市场。1922年-1937年,是济南制鞋业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
1931年前,一般每年都有4-6户厂家、作坊创办。其后,每年新增10多户,尤以
1935年、1936年为盛,每年达20多户。此期创办的厂家、作坊规模较大,资本较雄
厚,拥有工人及艺徒也较多。由于发展较快,市场出现饱和,内部竞争激烈,一些
厂家、作坊倒闭或亏损。1933年亏损10家,到1936年已亏损44家,亏损额由1470元
激增到1.07万元。
  济南制鞋业所需原料黑白帆布、牛皮、猪皮、皮底、国呢等,大多购自本市。
产品主要是布便鞋、皮鞋、毡鞋、棉鞋、童鞋等,多销当地,外销较少。
  济南制帽业至清末只有2户帽庄,资本微薄,工具简单,工人和艺徒总共12名,
全凭手工制作。到1917年,永顺和帽庄创办,资本3000余元,工人及艺徒共21人。
翌年,又有3家帽庄创办,其中福顺东帽庄最盛,资本2000余元,工人和艺徒11人。
此外,振东帽庄资本1000元,工人和艺徒12人。1922年始,济南制帽业发展较快。
至1936年,共有26户厂家、帽庄,资本共2.37万元,工人及艺徒195人,工具总值
6100元,原料总值1.25万元,年出口值22.76万元。制帽业所需原料缎子、青帛、
绒、花布、皮革、呢子等,购于本市及南京、天津、上海。产品有呢帽、缎帽、布
帽、绒帽、皮帽,还有童帽及少量草帽,以销本市为主,少量销往南京、天津、上
海等地。
  1934年,青岛市有制鞋户116户,资本总额4.57万元;制帽户15户,资本总额2.
15万元。到1936年,青岛靴鞋业有30多户,以生产便鞋为主。日军侵占青岛后,发
展到80户左右。
  民国期间,周村鞋帽业也较发达。其瓜皮帽庄多在圩内北部及北门附近,计有
80余家,专做批发生意。鞋业计有12家,全业资本1.7万元,年营业额3.1万元,产
品行销当地及附近各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军民为保障军需民用,鞋帽生
产也有相当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全省生产布鞋17.7万双,各种帽子17.3万顶。1955年,
全省个体鞋帽业1573户,从业人员2636人,生产布鞋470.7万双,各种帽子400.3万
顶。1956年全行业基本实现合作化,有制鞋社(组)151处,社(组)员1.04万人,总
产值2030.3万元。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淄博、临清、济宁、德州等地,
年产值占全省的55.2%。1957年,开展节约棉布和修理服务活动,全省修鞋网点发
展到3260处,从业人员达5293人。1958年“大跃进”期间,修鞋网点锐减。1961年
底又恢复到2404处,从业人员7378人。1962年,布鞋列入国家计划产品。1963年,
布鞋实行定点生产,产品由商业、供销部门包销或收购。70年代末,企业逐步由生
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产品销售转以自产自销为主。企业普遍注重产品质量、品
种、花色,生产发展迅速。1980年-1984年,山东布鞋产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2位。
1985年,全省有布鞋生产厂72个,固定资产原值4987万元,净值3820万元,职工1
.44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6亿元,实现利润977万元,产量达到5108万双,居全
国第1位。
  布鞋出口始自1978年,当年出口30万双,品种主要有注塑布鞋、工艺布鞋和布
拖鞋三大类,由省外贸轻工和外贸工艺两个公司经营,产品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
地区。1981年,出口布鞋交货量378万双。后由于出口高亏,产量下降,1985年出
口交货量293万双。
  由于社会需求减少,制帽业自1978年开始萎缩。到1985年,二轻工业系统仅有
帽厂7个,职工1821人,固定资产原值542.3万元,净值34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1553.6万元,布帽总产量536万顶,仅为1978年的42%。
1978年-1985年全省布帽产量表
表2-2

┌───┬───┬───┬───┬───┬───┬──┬───┬──┐
│年度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1984 │1985│
├───┼───┼───┼───┼───┼───┼──┼───┼──┤
│产量 │1267.8│1010.8│1160.2│983.4 │718.1 │737 │622.2 │536 │
│(万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