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发展重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4&rec=186&run=13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手工业、二轻工业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在生
产计划指导下,确定了不同的生产发展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主要任务是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手工业合作组织,发展手工业生产。1956年省手
工业联社筹委会在工作纲要中指出:手工业生产的方针是“四服务”,即:为农业
生产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为工业建设服务,为出口需要服务。其中最主要
的是面向农村,为农村经济服务。因此,手工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制造各种小农具,
修配新、旧农具。
  纳入五年计划重点发展的产品有:铁、木制农具、水车、硫磺、土硝、土碱、
金属器皿、砖、瓦、石灰、陶瓷器、木器家具、针织衫裤、竹藤棕草制品、棉布、
草帽辫、土布、丝、丝绸、麻袋、纸、服装、布鞋、重革、轻革、皮鞋、食用植物
油、油饼、粉丝、面粉、原盐、鱼类、发网、猪鬃整理等41种。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明确了生产服务方向,加强了生产计划管理,
极大地调动了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生产获得迅速发展。1957年,全省
手工业合作组织完成工业总产值4.37亿元,五年平均递增80.1%,占全省工业总产
值的10.7%;主要产品产量比1953年有了很大增长,其中铁制农具增长4倍,木农具
增长57倍,布鞋增长11.2倍,皮鞋增长25.4倍。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年-1962年)及三年调整时期(1963年-1965年),主要
任务是迅速恢复和进一步发展手工业生产,以适应社会对手工业产品不断增长的需
要。
  1958年由于强调“钢铁挂帅、其他工业让路”,加之省手管局并入省轻工业厅,
手工业合作组织转厂下放,并大部改产其他产品,致使生产下降,产品品种大量减
少。当年,全省手工业合作组织仅完成产值2.23亿元,比1957年降低49%,占全省
工业产值的3.7%。铁锅、菜刀、剪刀的产量分别比上年降低79%、70.6%和76.9%,
市场供应极为紧张。1959年8月,中共中央下达了迅速恢复和进一步发展手工业生
产的指示。随后,中共山东省委召开青岛财贸会议,全省大力抓了手工业产品的恢
复与发展工作。为了支援农业积肥和兴修农田水利运动,手工业系统加强新旧农具
的修配和水利工具、开山工具、大镢、铁锨等农具的生产,注意提高棉布、皮革、
小农具、小五金等产品的质量。
  1960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1年又颁发了《手工业三十五条》。为贯彻以上指示,省手管局在手工业产品集
中产区的19个地、市、县(市)的63个企业(生产35种重点产品)进行调查研究,提出
“铁锅挂帅,发展三刀一锁(菜刀、剪刀、镰刀、挂锁)”的口号,以此带动手工业
产品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并采取召开剪刀、菜刀、铁锅、雨伞等专业生产会议,五
金制品、炊事用具座谈会和产品展览会,组织产品质量评比,与生产42种重点产品
的71个企业建立生产情况直接联系制度等项措施,使手工业生产得到较快恢复。据
济南、青岛、淄博、枣庄、昌潍、烟台、德州、菏泽、济宁等地市统计,1961年的
产品品种超过1960年的33.4%。济南、青岛、枣庄、济宁、昌潍、烟台等6个市地修
理服务网点和人数也有大量增加。
  1962年继续贯彻《手工业三十五条》,确定争取铁制小农具、28种炊事用具、
日用及匠作工具和建筑五金、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及修理服务业能满足或基本满足社
会需要;完成产量、质量、产值、品种、劳动生产率、成本等六项指标;对100种
产品实行定点生产;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充实企业技术骨干。当年75种计划产品
中,有52种人民生活必需品(如铁锅、鏊子、菜刀、铁勺、发卡、顶针等)的市场已
能敞开供应,其余产品的供应也较1961年大有缓和。
  1964年和1965年,省手管局对手工业进行了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合理
地调整企业产品方向,继续调整组织规模、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正确处理与各方
面的关系,有重点地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加强技术后方,培养技术力量。调
整生产服务方向的原则,一是把支援农业生产、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放在第一位,
以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日用品生产要城乡兼顾,以农村为主。二是瞻前顾后,统
筹安排,留有余地地调整生产能力。对生产能力超过社会需要的,予以适当压缩;
生产能力基本适应社会需要的,主要是巩固、提高生产水平;产品生产能力不足的,
要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对路产品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稳步发展。生产计划重
点安排传统集中产区和名牌产品。
  在调整的基础上,1965年为了巩固发展小商品生产,省手管局对416个企业231
种产品实行定点生产;汇编了手工业产品目录,共计4184种产品。全省手工业完成
工业总产值9.32亿元,比上年增长38.6%,扣除企业调整因素,比上年增长近30%,
是近几年产值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年-1970年),支援农业生产仍是二轻工业的首要任
务,同时继续大力支援人民公社工业,积极发展出口产品,安排好为城乡人民生活
和为工业建设服务的产品的生产;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花色品
种。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对43种主要产品作了不同的安排。(1)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产品。在做好原有小农具制修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密切配合全省农业技术改造,特
别围绕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进行农具制修工作。积极发展省内农机部
门不生产的和转交手工业部门生产的耕种农具田间管理和植保工具、铁制水车等半
机械化农具和改良农具以及修配用零件的生产,发展改造涝洼地和稻田的专用工具。
积极发展塑料农具和以铁代竹、木等短线原料的农具生产。对上述产品继续贯彻“
质量第一,品种齐全,修制并举,物美价廉,因地制宜,不误农时”的要求。(2)
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的产品。本着城乡兼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原则,发展适销农
村的产品,增加新产品。积极发展日用塑料制品。发展和提高名牌产品。(3)为工
业建设服务的产品。除相应发展工业建设所需的零件、工具、包装用品、建筑材料
以及为大工业修理服务的产品外,主要围绕省内重点发展的大工业进行零部件、配
件和工艺协作配套。(4)为出口服务的产品。除大量发展花边台布、草制品、发制
品等已有出口产品外,积极发展扩大小农具、五金工具及其他日用品的出口。
  这一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未能全面完成各项计划。某些
行业工业总产值虽有一定增长,但产品质量下降,花色品种减少。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年-1975年),总的指导思想,一是大力支援农业,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出口;二是突出发展一批供应面广的小商品,发展出口工
艺美术品;三是依靠现有基础,挖掘内部潜力,增加生产;四是统筹兼顾,合理安
排(皮革、塑料制品由于受原料资源限制,原则上不再布新点);五是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具体要求是:日用五金制品,重点发展日用精铝制
品、民用锁、缝衣针;皮革及革制品重点发展皮革、皮鞋、皮件;塑料制品重点提
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小农具保持现有产量水平,这类产品主要有铁制小农
具、开山工具、铁制水桶、木制农具、车马挽具;工艺美术品重点发展抽纱、手工
地毯,各种传统的特种艺术品,如嵌银、琉璃料器等,要加快发展。
  这一时期,二轻工业生产经过整顿,有所恢复和发展。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年-1980年),围绕全省要打好农业、轻工、钢铁三
个硬仗,建成工业比较发达的省份这一总的要求和部署,加速发展二轻工业。发展
二轻工业立足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基础和集体企业的积累,
积极进行革新、改造、挖潜,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积极建设大庆式企业,
提高企业素质。从1976年起,进行生产调整,在调整的基础上,抓紧上短线,攻缺
门,积极增加花色品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二轻主要产品省内自给水平。
  调整工作的重点,是通过调整固定生产方向,实行专业化生产,围绕生产任务
进行技术改造;通过调整搞好企业分工协作,上短线,补缺门,组织生产配套,提
高自给水平,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生产活力,把调整工作集中到重点产品上来。在调
整中,将省管300多种计划产品(包括中央管的产品)逐项安排落实到企业,对企业
实行定生产方向、定生产规模、定规格品种;各地市管的计划产品也实行定点生产。
对现有二轻机械厂,保留专业设备厂、配套厂43个,分别承担二轻各行业的专用设
备制造任务;另有一部分调整为五金制品或皮革、塑料等行业的技术后方。其余二
轻机械厂,由各地自行调整。
  在调整生产的基础上,组织了3个战役。一是大打提高产品质量攻坚战,赶超
省内外和国内外先进水平,恢复传统名牌产品,创出了一批新名牌产品。二是大打
上短线攻缺门的歼灭战。对市场急需的短线产品,采取措施突击发展;同时补上缺
门的新产品200种。三是大打技术改造的突击战。发动群众,集中力量,先改造突
出的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充分发挥系统内制造专用设备的能力,努力提高专用设
备自给水平。
  1980年,省二轻厅制订了《山东省二轻工业十年发展规划(草案)》(1980年-
1990年)。该规划是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对二轻工业23年的发展变化
和主要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制订的。同时,还分别制订了工艺美术、服
装鞋帽、皮革工业、五金制品工业、家具工业、家电工业、塑料工业、二轻机械工
业8个行业的十年发展规划。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年-1985年),继续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和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的方针,扩大再生产逐步由以外延为主转向以内涵为主,立
足现有基础,搞好技术改造,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质量求生存,以品
种求发展。
  “六五”期间,重点抓了皮革、家具、服装鞋帽、五金、工艺美术、塑料、家
用电器7个行业,共计25大类产品(皮革、皮鞋、皮件、毛皮制品、家具、桐木制品、
挂锁、工具五金、建筑五金、抽纱刺绣、地毯、草柳苇蜡制品、塑料包装材料、建
筑材料、人造革及生活用品、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灯具、儿童玩教具等)的
生产。皮革制品、五金制品、家电产品、塑料制品、工艺美术品、儿童用品均有较
大的发展。家具产品先是保证结婚和搬迁新房用户的需要,尔后逐步适应了市场需
求。服装行业在成衣式样、型号、数量上基本适应人们的需要,并初步解决了做衣
难和买衣难的问题。各行业都增加了大量的中高档产品,省管重点产品普遍进行了
一次更新换代,设计创新产品大量增加。出口产品、日用消费品的工业总产值占二
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有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