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普通中等专业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4&rec=175&run=13

  (一)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学校
  该校是培养中级经济管理人才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其前身是1946年8月创办
的青岛私立商业职业学校,1952年8月由山东省工业厅接管,更名为山东省青岛工
业会计学校。1953年8月,学校迁至烟台市,与华东工业部烟台工农干部文化补习
学校合并,更名为山东烟台工业计划经济学校,隶属山东省工业厅,校址在烟台市
大马路137号,学校规模为500人,设有工业会计、工业统计、工业企业组织与计划
等专业。至1957年,学校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教师60人。
  1957年暑假期间,轻工业部在该校召开全国轻工系统财经类中专学校首次教学
研究会,研讨了由该校拟定的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委托该校修改和编制
17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供全国轻工系统中专学校试行。
  1953年-1958年,该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中级经济管理人才611人。
  1958年8月,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烟台轻工业学校,隶属关系不变,专业设置改
为酿造、制浆和造纸、分析化学、轻工机械。校址迁到烟台市南门外市委党校,不
久又迁至上夼村东。在“大跃进”运动中,学校开始大办工厂,大搞勤工俭学,各
专业实际授课时间不足计划的一半,教学质量急剧下降。
  1959年-1961年,省轻工业厅贯彻中央、省政府关于整顿教育、恢复正常教学
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指示,为学校充实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学校重新制订教
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教学、劳动作了合理调整,教学秩序逐渐恢复。1962年,为
贯彻中央调整教育、办学也要少而精的精神,该校于同年7月停办。自1958年8月至
学校停办,共毕业学生335人。
  1974年12月,省革委轻工业局根据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国务院科教组《关
于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办学几个问题的意见》,决定恢复烟台轻工业学校,校
址设在烟台市工艺美术公司院内。同年,又迁到烟台市迎祥路17号。设置织绣、雕
刻、包装装璜专业,学制2年。1975年增设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工业企业计划统计
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1976年6月,学校组建了党委。1977年底,教职
工增至72人(其中教师27人),在校生300人。1976年-1977年举办短训班多期,培训
财会、计划统计干部756人。
  1979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学校,校址迁至烟台市南河南崖50号。
1985年,教职工增加到154人,其中教师77人,兼职教师8人(含副教授1人,讲师、
工程师22人),在校生总数达628人。学校占地102.26亩,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额329.4万元。增设企业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起了闭路电视系统
和微机房。图书馆藏书6万册,各种资料9000册,期刊杂志500余种。
  1973年-1985年,共培养中专生1519人。
  1983年,该校被选为全国轻工中专学校企业管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学校,负责
全国轻工中专学校财经、企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审定以
及校际间教学质量检查的组织工作。并有4名教师被推选为全国轻工中专教学研究
会学科组负责人。
  (二)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
  该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青岛市艺术学校,隶属青岛市文化局。1962年8月改
建为青岛市美术专科学校,1963年改名青岛市美术学校,校址在中山公园内5号楼,
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设国画、油画等专业,学制3年。同年底,在校生97人,教职
工7人。知名画家李苦禅、吕品等人受聘来校任兼职教师。
  1964年11月,青岛市美术学校划归市手管局领导,改名青岛市工艺美术学校,
系半工半读中等专业学校,学制3年。
  1965年9月,该校并入市手管局属半工半读技术学校,校址迁至青岛市炮台路,
对外仍保留青岛工艺美校校牌,设地毯、织绣、草制品专业。学校虽为半工半读性
质,实则按全日制中专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授课,每学期仅有两周下厂劳动。
1966年3月,市手管局将该校从半工半读技术学校分出,划归市工艺美术公司领导,
校址迁至双山。同年底,学校在校生59人,教职工15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教学中断,许多教师被打成“
牛鬼蛇神”,横遭迫害。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物品丢失殆尽。1967年3月,北海
舰队和青岛警备区派出军训队进驻该校。1973年恢复教学,因原校舍被工厂占用,
暂借市二轻局中等技术学校教室上课。同年暑期,招新生78人。1974年,学校更名
为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同年,学校迁至芝泉路新建校舍。
  1975年,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该校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由省二轻局、市二轻局
双重领导。经常费、基本建设、专业设置与调整、招生分配等由省二轻局负责;人
事劳资、行政管理、党的关系由市二轻局及其党委负责。设雕塑、装璜、工艺绘画
专业,学制4年。当年招生40人,毕业78人。教职工增至59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校得到较快发展。1981年8月,省政府批准该校
隶属省二轻厅。增设了织绣、服装和家具专业。至1985年底,教职工增至136人(其
中副教授1人,讲师12人),在校生271人。学校占地24亩,建筑面积8168平方米。
1977年-1985年,共培养中专生320人。
  (三)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
  该校是在原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的基础上,经省计委批准,于1977年9月
组建的。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隶属省二轻局。设置抽纱、刺绣、草柳编织、装璜、
国画、立体造型专业,规模为200人,学制4年。招生、分配面向全省。1982年6月,
校址由济南市历山路迁至千佛山东路13号。学校设有政工科、教务科、总务科和各
专业办公室、图书资料室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师44人(包括教授1人,讲师11
人)。1977年-1982年,共培养中专生157人。1982年9月,在该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
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
  (四)青岛轻工业学校
  该校前身为青岛市手管局财会计统学校,创办于1963年3月,是以培养财会、
计划统计人才为主的中等在职职工培训学校。校址在青岛市中山路91号,后迁至市
郊双山,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设会计、计统两个专业,学制1年。至1965年,共培
训在职干部250人。
  1965年6月,学校改为青岛市手管局半工半读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技术学校),
设塑料、电器设备维修、工业会计专业。校址由双山迁到炮台路,占地15亩,建筑
面积4100平方米。有教职工20人,招收本市学生199人,为市手工业系统代培学员(
职工)77人。同年,市手管局将所属半工半读工艺美术学校并入该校,对外仍挂两
块校牌。至年底,共有在校生285人,教职工47人。
  1966年3月,青岛工艺美校从学校分出独立建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
学中断。1967年后,海军北海舰队军训队和市五个工厂的工宣队先后进驻学校。
1966年-1967年停止招生。1968年春,青岛市“红代会”推荐198名新生入学,一边
上课,一边“闹革命”。同年底,学校被青岛衡器厂接管,改为该厂的“五七”红
校。
  1969年底,市二轻局撤销。翌年春,技术学校划归市无线电仪表局,并入市无
线电仪表学校。部分教职工调离学校,原炮台路校舍被青岛光学仪器厂占用。
  1974年,青岛市二轻局恢复,技术学校重又划归市二轻局,并恢复青岛市二轻
局中等技术学校的名称,校址在宁夏路。
  1975年6月,经省革委会批准,技术学校改建为青岛轻工业学校,系普通中等
专业学校,隶属青岛市二轻局。设置工业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工业会计专业,
学制2年,招收高中毕业生。此时,学校教职工增至181人(其中讲师5人,教员46人)
,在校生400人,建筑总面积9900平方米。
  “文化大革命”10年中,该校共招收三届学生,其中两届毕业,教学质量远未
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到1985年,学校占地50亩,教职工181人,在校生561人。新建图书馆、资料室、
实验室等,教学条件得到改善。
  (五)青岛包装学校
  1982年,青岛市二轻局与国家经委包装总公司决定联合创办青岛包装学校。同
年11月,经省计委批准,青岛包装学校建立,与青岛轻工业学校一个机构两块校牌。
设置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印刷专业。至1985年,在校生共80人。
  (六)烟台市二轻工业学校
  该校前身是海阳工业学校,创办于1979年,隶属海阳县工业局。设轻工机械设
计与制造专业,招收县工业系统在职职工,学制2年。时有教职工13人,在校生50
人。
  1980年3月,省政府批准该校改建为烟台地区二轻工业学校,为全日制普通中
等专业学校,隶属烟台地区二轻局。学校规模为500人,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
设轻工机械、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管理专业。校址设在海阳县城海园路6号。
  1983年烟台地区改为省辖市后,学校更名为烟台市二轻工业学校。至1985年底,
有在校生250人,教职工57人(其中教员28人)。学校占地23.5亩,建筑面积6200平
方米,固定资产125.3万元。
  (七)普通中专学校协作代培
  省二轻厅为了弥补系统内各中专学校专业设置的不足,自1983年开始,先后与
常州轻校、北京皮革学校、上海轻校、北京塑料学校、北京工艺美校、吉林省二轻
校、湖南省二轻校、河南省二轻校、安徽省轻校、福建省工艺美校、苏州工艺美校、
内蒙二轻校等中专学校建立了经常或非经常性的协作代培关系,委托培养服装、塑
料、家电、制革、制鞋、玩具等专业人才150人。与此同时,省第二轻工业学校、
烟台市二轻工业学校、青岛工艺美术学校为安徽、宁夏、湖南、新疆、内蒙、北京、
贵州、云南、广东、广西、山西、青海、甘肃13个省、市、区的20个轻工业部门代
培服装、企业管理、计划统计、财务会计、工模具等专业人才1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