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4&rec=172&run=13

  历史上,手工业一直沿袭着师傅带徒弟的技艺传授方式。新中国成立后,随着
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山东省手工业、二轻工业逐步采用现代
教育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培养人才。
  1955年省手管局成立后,以在职职工为对象,采取业余和半脱产的形式,开展
了职工文化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1956年-1964年,相继建立起一批学校和各种不
同层次的文化教学班。如山东省手工业合作干部学校、青岛市手管局财会统计学校、
青岛市手管局半工半读工艺美术学校等。当时的省《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社章》
对教育经费来源和提取比例作了具体规定,为手工业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兴起,手工业系统刚刚建立起来的职工教育工作被打乱。
学校停课,师资流失严重。
  1968年,上海机床厂办起了“七·二一工人大学”,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在既
不具备办学条件又缺乏办学经验的情况下,山东二轻系统(含乡镇企业)盲目仿效,
一哄而上。到1976年,号称有“七·二一大学”3万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未经
有关部门批准,教学质量极差;有的只有牌子,没有师资、教室和学生,严重脱离
了职工教育的实际,违背了教育规律。至1977年,“七·二一大学”开始下马,自
行解散。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二轻系统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8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遵照中央
指示精神,省二轻厅组建了教育处,其职责范围是:负责制订系统内教育事业长期
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所属院校的专业设置及调整,师资队伍建
设和日常教学行政管理;负责对所属院校进行业务指导并组织教学评估;负责对系
统内职工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1982年后,全省有半数市地二轻局(公司)组建
了教育科(处)。
  1983年,省二轻厅制定了职工教育及普通教育长期发展规划和“七五”奋斗目
标,以及应采取的步骤和措施。至1985年,全省二轻系统已建成大学1所、中专5所、
技校1所、职工中专3所(其中青岛服装职工中专已划归纺织系统)、职工学校(包括
厂办)和培训中心24所、电视大学和电视中专班(点)7个,并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办职
业中学(中专)班21个,与普通大学联办专业3个,在校生总数达4000人。学校的专
业设置逐步趋向合理,有财经、工科、工艺美术等各类专业25个,二轻工业专业覆
盖面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