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毛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4&rec=105&run=13

  民国初年,山东毛皮业已有相当规模,尤以济宁为盛。1926年,在济宁设庄的
有天津的兴盛皮庄,德美商的北越洋行。至1928年,在济宁收购皮货的外商多达17
家,津沪经营毛皮出口的外商也云集济宁。1936年毛皮出口达200万张。1937年,
享誉中外的青猾皮年产量达300万张。当时,从事贩运的小贩不下200人,沿途设点
直达甘肃、宁夏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毛皮业发展迅速。1965年,全省有县属以上毛皮工业企业
17个,职工1713人,工业总产值1091.54万元,主要生产设备58台。1980年,有县
属以上毛皮工业企业14个,其中定点厂5个,职工约2000人,生产能力达1000万张(
自然张)。另有乡镇毛皮生产企业100余处。全省毛皮加工企业多而分散,布局不够
合理。1985年,县属以上毛皮工业企业调整为11个,即枣庄市皮毛厂、益都县皮毛
厂、济宁市新华皮毛总厂、德州市皮毛服装厂、宁津县皮毛厂、山东省聊城市裘皮
服装厂、临清市地毯厂(生产高级手工羊毛打结毯和自行车座皮)、沂水县皮毛一厂、
沂南县皮毛厂、沂南羽绒厂(1982年前主要生产皮毛制品,1983年转产羽绒制品)、
定陶县皮毛厂。共有职工202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人。拥有专用生产设备653
台。完成工业总产值2400.2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2284元/人。主要产品产量:
毛皮熟制(折羊皮)48.6万张,裘皮衣14.63万件,皮裤子10.50万条,兔皮92.98万
张,狗毛皮7.38万张,羊毛皮8.36万张。其中出口皮裤子6.91万条,裘皮衣4.98万
件。

  一、工艺和设备
  山东的毛皮鞣制,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沿用硝石鞣制工艺。1958年下半年,
山东省济宁畜产站皮毛合作工厂(新华皮厂、济宁新华皮毛总厂的前身)试验成功浸
酸化学鞣制,有硝铬鞣工艺、甲醛鞣工艺、纯铬鞣工艺等。山东省畜产公司在全省
推广了这一工艺。1964年4月,轻工业部皮毛制革研究所对化学鞣制工艺进行鉴定,
认为完全合格,提出向全国推广。
  1974年,在浸酸化学鞣的基础上,新华皮厂研究成功浸酸酶软化结合鞣工艺。
鞣制前增加助剂、酶制剂等,促进皮板松散,充分吸收鞣剂,由软皮裤油刷法改成
合脂剂的浸渍法。
  1980年,新华皮厂进行781合成鞣剂鞣制皮张的试验。同年12月,省二轻厅在
济宁召开鞣制青猾皮质量鉴定会。鉴定认为,781合成鞣剂制青猾皮新工艺的研究,
技术资料完整齐全,工艺路线简便合理,与该厂原工艺相比,具有鞣制无毒、操作
简便、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能源消耗少等特点,可
以推广。
  1980年,益都县皮毛厂进行了转鼓鞣制毛皮新工艺试验。经过小试、中试和大
试生产,效果良好,皮板柔软丰满,无灰无味,毛被松散灵活光泽好,主要理化指
标达到部定暂行标准。此项试验为全国转鼓鞣制毛皮开创了一条新路。
  1981年,定陶县皮毛厂与省冶金研究所协作,试验成功羊剪绒稀土鞣制染色新
工艺。该工艺可以提高收缩温度,缩短周期1/3(20-24小时),并提高伸涨率10%以
上,增加皮张出材率。同年12月20日,省二轻厅进行了技术鉴定,建议扩大试验,
积累经验和数据,完善工艺,为全面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984年-1985年,羊剪绒套色印染新工艺在定陶皮毛厂试验成功,取代了传统
的裁挖工艺。该工艺主要采用套版、喷染远红外烘干的方法,与原工艺相比,减少
了污染。套色印染羊剪绒产品,皮板柔软丰满,平展无糟板、无裂面、无油腻感,
毛被松散灵活无粘结现象,直立度达到2/3,有光泽、弹性好,图案清晰,颜色鲜
艳,着色牢固,搭配适当,路分均匀,接缝明显减少,着色深度超过2/3。该工艺
的研究成功,为羊剪绒制品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填补了国内空白。
  毛皮业是从手工作坊逐渐发展起来的。直到50年代中期,山东毛皮业仍沿用刀、
棍棒、缸、剪刀等工具进行加工。1958年以后,企业开始自制划槽、转鼓、直接传
动式去肉机、干铲机等小型机械。60年代末至70年代,毛皮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
从原皮到成品加工使用了剪毛机、液压去肉机、伸展机、铲软机、烫毛机和毛皮剪
绒设备。进入80年代,毛皮机械逐步向自动化发展,从国外引进的自动化脱脂机、
红外干燥机、光电控制涂饰设备和国产的高速缝纫机、染色设备及电子量革机等先
进设备开始应用于毛皮生产。

  二、名优产品
  (一)青猾皮
  “济宁路”牌青猾皮是济宁新华皮毛总厂生产的传统出口产品。它的毛被具有
天然的青灰色彩云状和波浪式花纹,皮板手感良好、丰满,有伸延性,是珍贵的裘
皮衣原料。经过加工鞣制后,制作成服装出口,很受客户欢迎。主要销往荷兰、加
拿大、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79年,“济宁路”牌青猾皮被省二轻局评为名牌产品,同时获山东省和轻工
业部优质产品证书。1980年7月,在全国行业评比中名列第一。同年,青猾皮褥子
被轻工业部评为同类产品第1名。1981年,“济宁路”牌鞣制青猾皮获国家质量奖
银牌。1985年6月,青猾皮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再获第1名。

  (二)千张袄
  千张袄产于临清,始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流传至今。它利用裁制皮袄剩余的
边角料,根据碎毛皮的长短大小、毛花的种类和色泽,经过精心选料搭配缝制成方
块,再裁成皮袄。系山东特产。该产品主要以甘肃、宁夏、陕北特产的滩羊皮下脚
料为原料,经厂内工人选配原料,市民和农村妇女厂外加工缝制,再由厂内配制剪
裁成袄,经过平整梳笼、水洗毛花等工序而成。
  千张袄轻暖,其御寒能力和毛色的配制,能与整皮滩羊袄媲美,且别具一格。
其毛花横竖颠倒总向下垂,久穿亦不会结成毡样。原料虽千张万块,但缝制中随弯
就斜,似砌不规则的石块建筑,而价格仅为整皮滩羊袄的一半。

  (三)羊剪绒及其制品
  羊剪绒及其制品是定陶县皮毛厂研制开发的新产品。其特点是采用新工艺,在
剪绒毛皮上制成有山水花鸟或动物等图案的挂毯、坐垫、靠垫,以及利用羊剪绒毛
皮下脚料生产多种玩具。“陶”牌羊剪绒挂毯、坐垫1981年9月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1983年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出口羊剪绒品质优良”证书,并多次在全国同行业
评比中被评为一类产品。该产品大部分出口,畅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西德、荷兰、比利时、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主要企业
  (一)济宁市新华皮毛总厂
  位于济宁市王母阁路23号。系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济宁市第二轻工业公司。
  其前身为1949年在济宁回民协会的倡导下,以皮毛工会会员基层组织为基础组
建的群力皮厂。后几经分合并转,先后更名济宁市新华皮厂(1950年)、济宁市新华
硝皮加工总厂(1951年)、山东省济宁畜产站皮毛合作加工厂(1958年)、新华皮厂(
1959年),1981年定名为济宁市新华皮毛总厂。
  1985年,该厂有职工564人,其中回族279人,女职工305人,技师1人,技术员
7人。厂区占地2.9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81万元,净
值231万元。有专用生产设备197台。主要产品有青猾皮、白羔皮、兔皮、绵羊皮、
各种皮裤子、皮衣筒等。产量折皮褥子10万余条,完成工业总产值741万元,实现
利税49.2万元,其中利润0.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2950元/人。

  (二)定陶县皮毛厂
  位于定陶县青年路。系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定陶县二轻工业公司。
  该厂前身是1956年由5人组成的皮革组。1959年定陶、成武两县合并,两县的
皮革、鞋帽企业也合二为一。1961年底两县分开,厂亦分开。1969年改为定陶县皮
革厂。1980年制革车间分出后,原厂定名为定陶县皮毛厂。
  1985年,该厂有职工220人,其中工艺师1名,毛皮专业中专毕业生3名,6级以
上技术工人38名,外聘技术工人2名。厂区占地1.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52万平
方米,其中生产厂房3949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17.4万元,净值103.3万元,定额
流动资金年末占用101万元。有各种毛皮生产设备116台。主要产品有羊剪绒地毯、
挂毯、坐垫、拖鞋、裘皮筒等60多个花色品种,年生产能力20万平方尺。全年出口
羊剪绒地毯1141条,挂毯50条,坐垫15388个,剪绒皮衣516件。完成工业总产值
151.23万元,创汇47.2万美元,实现利税10.1万元,其中利润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