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财务管理 1949~1985年山东省一轻工业实现税利情况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3&rec=440&run=13

    〖一轻工业管理〗〖财务管理〗
  建国初期,国家对国营企业采取统一财经管理、统一财经收支政策。第一个五
年计划时期,国营企业经济在一轻系统占60%以上,省工业厅根据国家规定制定了
一系列管理办法,如1953年制定的《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的管理办法》、《流动资
金管理办法》、《班组经济核算办法》以及分行业的成本计算规程等,初步形成以
班组核算为基础的三级核算体系,并普遍推行了财务收支计划及定期经济活动分析
制度。省工业厅财务部门负责考核企业利润计划完成情况和企业成本、资金周转等
指标。
  1958年“大跃进”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起来的成本、财务管理制度
绝大部分被“破”掉,出现乱拉资金、不计成本、不讲核算的状况,经济效益大幅
度下降。全省一轻系统40%的企业亏损或停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行业成本、财务管理一度停止,“大跃进”后恢
复的一些财务制度被视作“管、卡、压”,利润成本和经济核算的管理办法受到了
批判。1974年国营企业仅实现利税1.44亿元,其中利润仅3035万元,分别比1973年
降低50%和80%,绝大多数企业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1975年,中央提出要把国民
经济搞上去,各行各业都要进行整顿。省一轻局财务部门开始加强核算工作,按行
业组织行业成本、财务协作组活动,总结推广加强财务成本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
经验,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始回升。1975年国营企业实现税利2.57亿元、利润1亿元,
分别比1974年提高78%和228%。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财务管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为提高山东一轻工业经济效益,财务工作狠抓人员培训,1979~1985年,全行业共
培训600多人次;加强检查评比工作,1980年制定了《财务管理四项基础工作检查
评比办法》,1984年增至7项,做到每年检查评比一次;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逐
步建立起新的核算体系。1985年,财务工作开始从单纯的记帐、算帐、报帐,转到
积极参与经营决策上来。在做好事后算帐、分析的同时,把主要精力转向事前预测
过程控制;从只注重生产环节的核算转向注重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核算。在核算中建
立三个体系,即:以决策目标为标准,层层分解落实指标体系;以责任单位为中心,
健全以责任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组织体系;以基础工作为重点,建立以分析为主
要手段的信息反馈体系。同时加强财务指标管理目标化,目标分级管理责任化,核
算考核网络化,基础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等。
  从1949年到1985年,全省一轻工业实现利税136.34亿元,其中盐税34.28亿元,
工业利税102.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