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制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3&rec=39&run=13

    〖生产〗〖再制盐〗
  1919年9月,民族工商业者林子有等人集股10万银元,提出“改良制盐,注重
卫生,抵制日私”的口号,成立烟台通益精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理处设在天津
法租界巴黎路106号,总理林葆恒;营业部设在烟台西沙旺大街,经理林志恂,副
经理林寿南。1921年5月正式开工生产,所需原料分别购自石岛、金口、莱州、威
宁各场。到1930年,年产精盐达277978担,1932年资本达到100万元。1935年,与
永裕等6个精盐公司参加了数额经销登记。“七·七”事变后停产,以后未再复办。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先后在青岛设盐厂19处,其中包括精盐制造厂。1923年
永裕公司承购精盐制造厂,1925年5月21日在青岛小港2路正式开工,年产精盐10万
担左右。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虽接管了盐田与工厂,成立了青岛制盐厂,
但再制盐已基本停产。
  建国后,1957年1月,永裕盐田划归胶州盐务局,其原盐加工部分改建公私合
营永裕制盐公司。3月,复建全国第一家真空制盐厂,1958年试车投产,1967年转
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定名青岛盐化厂。
  70年代,社会再制盐需求量增长,仅青岛盐化厂年产4万吨已远远不能满足需
求。1973年,外贸部、轻工业部投资430万元,在崂山县马戈庄新建年产5万吨再制
盐工厂,1979年2月建成投产,7月从青岛东风盐场分出,组成了国营青岛建新盐化
厂。1985年山东再制盐年产量达到89035吨。
  再制盐的生产,民国时期的通益、永裕均用开口锅熬制,青岛盐化厂和建新盐
化厂则用真空罐生产。生产时严格执行轻工业部1977年颁发的精制盐标准。1985年,
青岛盐化厂一级品率达到76.91%,建新盐化厂达到87.37%。青岛盐化厂生产的“
葵花”牌再制盐,1979年以后连年被评为轻工业部和山东省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