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3&rec=216&run=13

    〖缝纫机制造业〗〖发展史〗
  山东省缝纫机制造业是在修理、仿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37年2月青岛开
设利康商行、泰丰缝纫机器号和信大铁工厂,专门从事缝纫机的修理、仿造和销售。
由于受德、日、美等国缝纫机倾销的影响,加之生产设备简陋、技术工艺落后、资
金短缺,未能形成批量生产。
  新中国建立后,缝纫机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6月,青岛市的德顺、泰
丰、信大、利康等13家修理贩卖缝纫机的厂店,组成青岛联华缝纫机器制造厂,自
产机壳、机架和部分零件,从上海购买部分零件,当年组装“鹰轮”牌家用缝纫机
279架。1963年掖县五金厂(现掖县工业缝纫机厂)试制成功GJ2-3型草帽机,山东省
始产工业缝纫机。
  在70年代“三大件”会战中,各地新上了一批主机厂。1976年,鲁南缝纫机厂、
烟台缝纫机厂投产。1977年,潍坊缝纫机厂、淄博工业缝纫机厂投产。1980年山东
缝纫机产量达到459077架,比1975年增长2.4倍,由全国第七位上升为第五位。
1980年之后,山东军工系统的九七六厂、七三二厂也生产了部分缝纫机。1982年,
山东省缝纫机产量达到924174架,由全国第五位上升为第四位。从1982年下半年开
始,全国缝纫机市场产大于销。省内部分厂家因技术等原因在竞争中失利,经调整,
全行业压缩产量,增加品种,开展了多种经营。如鲁南缝纫机厂开始生产冷藏设备、
小型金属活动冷库,济南缝纫机零件厂生产了紫外线饮水消毒器。
  从1952年到1985年,全行业共投资7176.3万元,共实现利税14232.60万元。
1985年实现利税1713.8万元,人均创利税2015元。轻工业系统内主机厂和零配件厂
共计9个,总产值8631万元,年末职工638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9人,固定资产
原值5729万元,净值42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