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3&rec=163&run=13

    〖制糖工业〗〖发展史〗
  山东制糖工业系甜菜制糖,始于1920年,其发展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起伏。
  第一次是1920年到1939年。1920年,北京政府总理钱能训、北京市长袁良以及
靳云鹏等人投资创办溥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制糖厂,此系山东最早的糖厂,也
是当时华北最大的机械化制糖厂。厂址在济南黄台桥北全福庄,日处理甜菜500吨,
日产白糖60吨。到1926年,因战争、甜菜原料不足、国外廉价糖充斥市场等原因,
生产日渐萎缩。1928年5月3日济南惨案发生后,被迫停产。1935年曾恢复生产,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济南,运输中断,被迫再度停产。1939年该厂被日本侵略军
接管,更名为东亚兴业株式会社山东制糖厂,再次恢复制糖,不久因原料严重缺乏,
日本侵略军急需酒精而彻底转产酒精。1945年更名为黄台酒精厂。
  第二次是1958年到1961年。自山东制糖厂转产酒精后,山东制糖业出现空白,
直到1958年才再次发展起来。在“大跃进”形势下,1958年、1959年两年间,全省
兴建土法制糖厂194处,生产能力达到年处理甜菜19841吨。1958年至1961年共生产
2506吨,品种有红糖和白糖两种,其中红糖占80~90%。但这些糖厂因规模小,工
艺、设备落后,消耗大、出糖率低,产品质量差、成本高,先后于1960年至1962年
间关闭。
  第三次是1970年至1985年。1970年山东食糖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和工业发
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又开始兴建糖厂。第一年兴建莘县、邹县、临邑、沾
化县糖酒厂和生产建设兵团(孤岛)糖厂,5个厂当年种甜菜,当年建厂,当年投产。
此后全省相继建成43个糖厂(车间),累计加工甜菜116.4万吨,产糖12.1万多吨。
生产厂最多的时期是1978年跨1979年生产期,有36个厂同时生产;产糖最多的时期
是1980年跨1981年生产期,产糖20631吨。在商品竞争中,一批30~50吨的小糖厂
由于设备工艺落后,产量低,质量差,亏损多,到1980年已全部停产;年产量在
100~200吨的糖厂,也多因原料缺乏、亏损严重、力量不足而先后转产。至1985年
底,山东尚有7个甜菜制糖厂和1个粗糖加工厂,即高密、掖县、荣成、莱西、文登、
招远、乳山糖厂和齐河粗糖加工厂,均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共有职工3035人,其中
工程技术人员68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481万元,净值4656万元。生产能力为日处
理甜菜1901吨,年产糖23400吨。1985年产糖6733吨,总产值2859万元,净产值
1029万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

    〖制糖工业〗〖工艺〗〖设备〗
  中国制糖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属小作坊手工操作。近代制糖业兴起后,又长
期无专用设备,制糖与制酒设备迁就通用。建国后,山东制糖业设备有所改进。自
1970年至1985年,国家累计投资6166万元,贷款930万元,自筹资金1079万元进行
技术改造,更新设备。70年代改阶梯式浸出锅为单螺旋连续浸出器,后又改为双螺
旋连续浸出器。新建日处理甜菜万吨以上的糖厂,均采用了双螺旋连续浸出器。部
分糖厂采用了浆叶式立式连续浸出器。除石设备由除石坑改为滚筒式连续除石机,
提高了除石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掖县糖厂通过更换加热管增加蒸发罐加热面积,
在不用改造厂房和变动设备位置的情况下,提高了加热能力。荣成糖厂将6个蒸发
罐并联使用,提高了加热能力,投资少,速度快。这两种因地制宜的改造形式,在
国内甜菜制糖厂中尚属首创。在制糖工艺上,山东将石灰法生产工艺改为亚硫酸生
产工艺,提高了清净效率。1972年又将亚硫酸工艺改为碳酸工艺,在平原、巨野、
平度等糖厂试验成功之后,迅速推广全省。
  碳酸法工艺克服了亚硫酸法工艺过滤困难、出糖率低、产品质量差的缺点,进
一步提高了清净效率,减少了糖分损失,提高了产糖率和产品质量。省内日处理甜
菜100吨以上的糖厂和部分50吨的糖厂还改用双碳酸法工艺,使产品质量由二级升
为一级。1981年山东省一轻工业科学研究所研究成功渐进式冷预灰清净法,经文登
糖厂小试,1982年推广全省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清净效率和过滤速度,降低了加灰
量、糖汁值,提高了成品糖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各个糖厂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改革
碳酸法工艺,增设糖滋硫漂,增设干燥机和簸送机等设备,从而降低了产品色值,
增强了白度,降低了水分,减少了结块等现象,提高了产品合格率。1977年前山东
制糖业主要生产白砂糖和红砂糖,1978年增加了黄砂糖和绵白糖,其中白砂糖占总
产量的60%左右,绵白糖占10%左右。1980年停产黄砂糖,加大了白砂糖的产量。
1981年又将部分白砂糖改产绵白糖,加大了绵白糖的产量。绵白糖普遍晶粒细、均
匀,颜色洁白,质地绵软,甜度高,无杂质,无异味。高密酒厂制糖车间、高密糖
厂的绵白糖分别于1982、1985年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制糖工业〗〖甜菜生产〗
  制糖业与原料生产关系甚密。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糖业,
将甜菜种植列入指令性计划,并确定适宜的收购价格,以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自1970年以后,各糖厂均配备专业人员和管理队伍,落实甜菜种植面积,对甜菜的
良种选育、播种、田间管理、起收进行技术指导。1973年、1979年,省一轻厅先后
在金乡糖厂建立甜菜育种站(后撤销),在高密建立山东省制糖研究室,为甜菜种植
提供技术服务。由于重视了制糖原料工作,从1970年到1980年,甜菜的收购量逐年
增加,1980年全省收购甜菜21.9万吨,比1970年增加了38倍,创历史最高记录。
1980年以后,甜菜由集体种植改为农户种植,因甜菜种植收入低于其他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85年全省仅收购5.5万吨。而且因管理不善,褐斑病严重,
甜菜的含糖量由70年代中后期的16%降到14.4%。此状况严重制约了制糖业的发展。
对此,省一轻厅在全省大力倡导改春播甜菜为夏播,以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夏季
播种甜菜,除收一季甜菜外,还可多收一季小麦,增加了糖农收入。1981年全省已
有半数甜菜基地改为夏播,1984年全部改为夏播。其次推迟甜菜收刨时间。1979年
以前山东的甜菜一般是10月下旬收刨,根据荣成、掖县的经验,全省推迟收刨时间,
一般推迟到11月下旬。通过延长甜菜的生长时间,利用11月份昼夜温差增加甜菜糖
分的积累,从而提高甜菜的含糖量。第三更换甜菜品种。1983年以前省内种植的品
种大多为“甜研3号”,1984年以后基本更换为含糖量较高的优良品种“双丰6号”。
实施上述措施后,甜菜种植面积扩大,甜菜含糖量普遍恢复至16%,部分达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