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海带化工产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2&rec=99&run=13

  对海带综合利用生产的化工产品主要是褐藻胶、甘露醇和碘。1937年5月,国
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山东分会专员孔令煊提议在烟台设厂,用化学方法从海藻中
制碘。1952年,曾呈奎等藻类专家首次从马尾藻中提取出褐藻胶。1957年,青岛实
业酒精厂建起我国第一个竭藻胶生产车间。1959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纪明候、
张燕霞和黄海水产研究所蒋维铮等专家开始了从海带中提取碘、褐藻胶和甘露醇的
研究。1965-1968年,在青岛成立了海带制碘攻关小组,首次提出用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法从海带中提碘新工艺。1968年,青岛市第一海水养殖场首次用海带生产出褐
藻胶和甘露醇,是山东省最早对海带综合利用的生产单位。1969年,青岛海洋化工
厂、日照县化工厂、54831部队化工厂、54928部队化工厂相继投产,是年,全省共
产碘0.7吨、甘露醇13.8吨、竭藻胶104.9吨。1978年,全省生产厂发展到19个,年
产碘76.8吨、甘露醇1091吨、竭藻胶4086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79-1981年,因
褐藻胶滞销,致使9个生产厂亏损并先后转产。继续从事海带化工生产的厂家有黄
海海藻工业公司、崂山县沙子口化工厂、烟台制碘厂、54928部队化工厂、日照县
化工厂、青岛市海水养殖场(一、二场)、崂山县王戈庄化工厂、荣成制碘厂、青
岛海洋化工厂,除崂山县的两个化工厂为集体企业外,其余均为国营企业。1982年,
海带制碘企业由医药系统划归水产系统,国家水产总局拨出3000万元专款,用于海
带制碘企业技术改造和补贴。1983年,山东省海带制碘工业始有转机,年工业总产
值4281万元,补贴后盈利451万元。1984-1985年,省、部和国家均制定了“褐藻酸
钠企业标准”,全省统一培训了质量检测人员,对10个生产厂的产品质量逐一进行
了检查并评选了优质产品。1985年全省共生产碘56.9吨、褐藻胶3141吨、甘露醇
1364.9吨,总产值5113万元,补贴后利润203.4万元;向日本、西德、美国等20多
个国家出口竭藻胶2344吨、甘露醇554吨,换外汇800多万美元。山东省海带化工产
品的产量、质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在全省10个对海带综合利用的化工厂中,以黄海海藻工业公司规模最大。该公
司1985年生产碘16吨、甘露醇447.5吨、竭藻胶760吨,总产值1503.3万元、纯利润
68万元,产量、产值、利润等主要任务指标约占全省总量的25~35%左右,在全国
海带化工企业中名列首位。在加工工艺上,制碘运用的是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制
甘露醇用的是水重结晶法或电渗析法;制褐藻胶除烟台市制碘厂用酸化法外,其余
生产厂均用钙化法。在海带化工产品中,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生产的“晶岩”牌
褐藻酸钠荣获1981年国家银质奖,青岛市第一海水养殖场生产的“海星”牌甘露醇
荣获1982年国家银质奖,黄海海藻工业公司的“明月”牌精碘荣获1983国家银质奖,
青岛市第一、第二海水养殖场的精碘和黄海海藻工业公司、崂山县沙子口化工厂、
崂山县王戈庄化工厂生产的褐藻胶均被评为1985年农牧渔业部优良产品。全省海带
化工产品产量,见表4-5。

   山东省海带化工产品产量(1969-1985年)
表4-5                 单位:吨
┌───┬─────┬─────┬───────┐
│产品 │     │     │       │
│   │碘    │褐藻胶  │甘露醇    │
│年份 │     │     │       │
├───┼─────┼─────┼───────┤
│1969 │0.70   │104.90  │13.75     │
│1970 │11.53   │424.01  │118.69    │
│1971 │23.69   │936.00  │340.59    │
│1978 │76.84   │4086.00  │1091.00    │
│1981 │46.53   │2152.47  │373.50    │
│1985 │56.87   │3141.00  │1364.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