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干制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2&rec=93&run=13

  山东省水产干制品多为鱼品。40年代以前,盐干鱼约占全省鱼产量的50%左右;
50年代后期,随着冷藏业的发展,盐干鱼的比例逐年减少;60年代,冷冻品产量逐
渐超过盐干品;70年代以后,盐干鱼在市场上已不多见。山东省盐干鱼品种主要有
鲅鱼于、鲐鱼干、青鳞鱼干、劳板鱼干、香梭鱼干、沙梭鱼干以及淡水鱼干等十数
种。
  在水产干制品中,海参、干贝、干鲍、鱼翅、海米等海味珍品和冻粉均闻名全
国,此外,还有海带淡干品、盐干品,蛤干,紫菜等。
  海参 山东省商品海参是用刺参加工的干品,属海参上品。加工方法是将活海
参一端背侧剖开,剔除内脏,然后用盐水煮、盐渍,最后拌草木灰晒干。一般干海
参的出成率为5%左右。商品海参要求个头齐、肉肥厚、体完整、刺挺拔、开口正、
体内无杂质、体表灰黑、干度足。每500克在35个头以内为1级参、50个头以内的为
2级参、65个头左右的为3级参。干度足的海参可长年存放,不会发生虫蛀、霉变。
建国以来,全省常年收购量15-25吨;以1953年最多,为41.6吨;1980年最少,仅
6.9吨;1985年20.8吨。
  干贝 是全国名贵海味品。山东省商品干贝系用栉孔扇贝制成,品质尤佳,俗
称“真干贝”。山东省干贝主要产地是荣成、长岛两县,尤以荣成县最多,该县干
贝产量一般约占全省干贝总产量的50%。1968年以前,荣成县“瓦屋石干贝”以色
白泛浅黄、味感甘鲜醇正而享誉省内外。1968年,全省干贝产量60吨,其中荣成县
产32.1吨。1969年因资源减少,全省干贝产量降到13.3吨,1971年濒临绝产,1973
年回升到0.19吨。进入80年代,随着栉孔扇贝人工养殖的发展,干贝加工渐以人工
养殖扇贝为主要原料,年产量呈递增趋势,1985年全省干贝产量65吨。干贝加工工
艺是先将鲜贝开壳取下贝柱(闭壳肌),洗净后用盐水蒸煮(一般淡水加盐5%,
海水加盐3%),再沥水干燥。干贝的出成率约2.5~3%。干贝不宜久藏,贮藏两
年以上色、香、味都有明显劣变。随着冷藏业的发展,冷冻鲜贝柱发展较快。长岛
县用人工养殖扇贝加工的冻煮干贝和原汁干贝罐头,个大、色泽好、外形整齐,在
省内居首位,1984-1985年先后被评为省水产局和农牧渔业部优良产品。
  干鲍 鲜鲍经脱壳去内脏、缸腌脱水、洗净水煮、晾晒等工序,即成千鲍。成
品率一般为带壳鲜料的10%左右。以个体均匀、体净肉厚、质地新鲜、肉色红中带
黄、有光泽、味香鲜、润而不潮、梢带白霜者为上品。长岛是鲍主要产地,全省常
年产量8~10吨,1979年12.8吨,为历年最高产量;1985年8.7吨。60年代以前,主
要加工成干品,70年代开始加工少量鲍罐头,用于特供。进入80年代,干鲍已停止
生产,鲍罐头成为主要加工品。
  鱼翅 属名贵海味,是鲨鱼鳍的干制品。荣成为主要产地,青岛也有少量生产。
50年代,全省毛干翅常年收购量2吨左右。70年代后,荣成县最高年产量仅650公斤
(1979年)。商品鱼翅均为淡干品,因加工工艺和产品形状不同而有明翅、翅针,
翅饼之分。加工净翅(明翅)要经干翅浸泡、烫除鳞沙、剔除肌肉、挑丝、硫磺熏
制、整形包装等工序。海阳县的“金丝鱼翅”曾于1915年山东第一次物品展览会上
荣获水产品优等奖银牌、胶县的大鱼翅获一等奖铜牌。1985年乳山县水产供销公司
加工的鱼翅被评为农牧渔业部优良产品。是年,全省收购量仅14.5公斤。
  海米 山东省产海米多由鹰爪虾加工而成。其体表光滑洁净,色泽杏黄微红,
体形前部粗园、后端尖细而带弯钩,素称“金钩海米”,是海米中的佳品。全省沿
海均产,烟台沿海是主要产地;加工质量以荣成龙须岛、崂山沙子口和日照的为上
乘。胶东沿海加工海米历史悠久,1863年(清同治二年)已大量出口,远销日本、
俄国、法国及港澳地区。50年代享有较高声誉,闻名国内外。日照县用南黄海产的
一种羊毛虾加工制成的扁米,自1957年销往国际市场,1985年被评为农牧渔业部优
质产品。山东省海米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居领先地位,1957年全省产量238.3吨,
1962年172.5吨。70年代,鹰爪虾拖网渔业兴起,年产鲜品万吨以上。1976年,全
省海米产量969吨(其中烟台829吨)。鉴于国内海米需求量大,国家对海米一直采
取限额出口政策。70年代后,山东省海米年出口量一直控制在20吨的水平上,主销
日本、香港等地。海米具有良好的复水性和贮藏性,有鲜虾不可替代的独特风味,
食用方便,深受人们喜爱。海米加工一般经选料、煮熟、晒干、脱壳等工序。传统
脱壳方法是用扫帚打、布袋串、簸箕扇等。70年代,使用机械脱壳。虾米脱壳机经
不断改进,1台脱壳机每小时可加工海米200~600公斤,以HTJ—79型脱壳机较先进。
正常情况下用鹰爪虾加工海米的出成率为11%左右。从1984年开始,鹰爪虾多加工
冻虾仁,海米产量剧减。1985年全省海米产量降到354吨。
  墨鱼干 又名乌鱼干,烟台、青岛、日照等地均产。日照市用海州湾乌贼加工
的乌鱼干个大而匀、肉体丰满、头腕平直、色淡黄、半透明、泛白霜、味清香、干
度好、润而不湿,闻名国内,南方人称之为“北■”。加工时沿鲜乌贼胴体纵轴剖
腹,摘除墨囊,再将头部剖开,刺穿两眼,放出眼窝粘液,最后摘除内脏,有尾针
者敲掉尾针,洗净晾晒。先晒其背,整平成形,1天后,晒其腹;3天后约7成干时
收起,入库发花,使体表泛出一层略带有甜味的白霜;最后经进一步整形,再选好
天气出风1次,即成。凡体形完整、平展、肉厚、味香,体表洁净,体色浅淡,干
度均匀者为上品。
  虾皮 是毛虾的干制品,因虾体小而薄扁,干制后似一层皮而得名。虾皮经济
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一向受到消费者欢迎。山东省是全国虾皮重点产区之一,
60年代之前,春秋两季以无棣、沾化、利津、寿光和日照县为主要产地,冬季唯荣
成县生产。50-60年代,全省常年产量约3000吨左右,最高年收购量(1954年)
8654吨,最低年收购量(1961年)102吨。60年代以来,荣成县已停止生产。70年
代,全省常年产量约2000吨左右。虾皮有生熟之分,以熟虾皮占绝大多数。生虾皮
是用个体较大的新鲜毛虾直接晒干而成;熟虾皮是用盐水煮熟,出锅沥水晒干而成。
70年代寿光县水产供销公司采用隧道式烘房干燥,80年代初,部分产品由海上毛虾
烘干机生产。虾皮传统包装物是麻袋,80年代,改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小包装。60年
代以前,山东省虾皮加工质量较好;70年代后,加工中盐和水份含量较高,泥沙杂
物较多。1985年,水产品价格全面放开,虾皮加工质量有所回升,但色味仍不如60
年代以前。是年全省虾皮产量583吨。
  海蜒 是威海一带特有的海味品之一。加工海蜒时,多采用圆形浅筐盛放鲜■,
锅中放6%的食盐水,烧开后双手侍筐在沸水表层旋转抖动,将小鱼漂烫至熟,取
出凉透,然后晒九成干即可。一般成品率为25%。海蜒依制品生产季节和个体大小
不同而有麦糠蜒、桂花蜒、中小条、正中条、大中条、大蜒和老蜒之分,以正中蜒
最佳。各蜒均以大小均匀、体形完整、不掉头破肚、盐度轻、干度足、有清香味、
无杂质者为上品。用海蜒做汤有独特风味,颇受人们欢迎,畅销南方各省、港澳地
区和东南亚各国。
  淡菜 俗称海红干,是贻贝传统淡干品,黄县至青岛市沿海均产。70年代中期
以前的加工方法是将洗净的贻贝用淡水煮熟,剥肉晒干即成。以个体肥大、色红黄、
粒体完整、口味鲜淡者为上品。1976年,烟台、青岛两市制成功一套贻贝加工机组,
使贻贝脱绳、分粒、水洗、蒸煮、壳肉分离等工序全部采用机械加工,每天可加工
贻贝50-60吨,较手工操作提高6倍。1977年,青岛市又试制了YT-YZ-79型贻贝蒸
煮机、YT-1000型贻贝脱肉机,使贻贝加工机组渐趋完善。进入80年代,烟台水产
养殖场用250克纸盒小包装取代了传统的麻袋包装,既方便购买又卫生,1985年被
评为农牧渔业部优良产品。
  琼脂 是石花菜的冻干制品,呈白色条状,俗称冻粉。民国以前,国内不能制
造,系从日本进口,故有“洋粉”之称。民国初年,粱道源赴日留学,潜心探求琼
脂制造方法。回国后在山东省沿海倡创冻粉制造所10处,年加工石花菜200吨。冻
粉传统加工方法须经漂洗、晒干、碾碎浸泡、加酸提胶、过滤、切条冻干等工序。
产品呈条状,质轻而柔韧。1915年山东省第一次物品展览会上,崂山洋粉公司和山
东洋粉有限公司(驻烟台)的展品获水产品金牌奖,并送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
40年代,以青岛所产数量较多,主要生产厂家有双兴、恒滨、中华、大明等。50年
代公私合营以后一直到70年代末,主要生产单位是青岛海洋渔业公司,常年产量40
吨左右,最高年产量(1958年)64.7吨。80年代以后,乳山、荣成、海阳、蓬莱等
县、乡也建起一批冻粉厂。1985年全省冻产量65吨。国营青岛海洋渔业公司生产的
“海燕”牌冻粉,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1980年,青
岛海洋渔业公司水产品加工厂研制了石花菜加工生产线,实现了加工自动化,工效
提高了4倍。由于原料不足,1980-1985年年产量一直在25~55吨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