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淡水养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2&rec=69&run=13

  山东省淡水养殖品种主要是鱼类,基本方式是池塘养殖。1940-1945年,伪山
东省公署建设厅曾在济南市新东门外建立养鱼场并进行过虹鳟和鲤养殖试验。但作
为一种规模渔业是从建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1953年,大明湖周围158户市民成立了捕鱼委员会,从黄河捕捞鲤、草鱼鱼种,
养鱼393.5亩,取得初步成功,这是山东省群众集体养鱼的开端。1956年,鲤鱼人
工孵化试验取得成功。同年,微山县师庄养鱼试验站建成并进行了鱼种生产试验,
该站建有鱼池140亩,惜1957年毁于洪水之中。是年,山东省开始统一组织人员到
安徽至武汉长江段采运鱼苗,年投资30万元,采运人员多时150人,鱼苗装竹篓用
火车、船运回。1957年,全省养鱼县、市33个,养鱼面积1.8万亩、产鱼238吨,淡
水养鱼产量首次列入水产统计。是年,在济南建立了全省第一处国营鱼种场,鱼池
面积140亩,年生产鱼种143万尾。1958年以后,国营鱼种场迅速发展。
  1960年,全省国营鱼种场发展到65处、鱼池总面积1.6万亩,年生产鱼种6410
万尾;同年,从长江采运鱼苗4.3亿尾,是采运鱼苗最多的一年。1960-1963年,
青、草、鲢、鳙人工孵化先后成功。1963年以后,到长江采运鱼苗改用飞机、尼龙
袋充氧运输。1965年全省自繁鱼苗7141万尾,首次超过从长江采运鱼苗的数量,从
此,山东省淡水养鱼所需苗种以当地繁殖为主。1966年人工孵化鱼苗自给,长江采
运鱼苗停止。
  70年代,淡水养鱼开始向精养、高产发展。养殖品种除60年代已养殖的鲤、鲫、
鲢、鳙、草鱼和引进的鳊、鲂外,又先后从湖南引进了银鲴、从浙江和广东等地引
进了细鳞斜颌鲴、圆吻鲴、白鲫,从国外引进了虹鳟、尼罗罗非鱼。水库和湖泊网
箱培育鱼种、工厂化温流水养鱼及网箱养成鱼相继成功,池塘、水库养鱼均出现一
批高产典型,湖泊、河道养鱼也开始发展。自1978年,国家和省开始投资建设商品
鱼基地。1979年以后,淡水养鱼普遍推行承包责任制。
  进入80年代,养殖品种又新引进伽里略罗非鱼、奥的亚罗非鱼、红罗非鱼、罗
氏沼虾、福寿螺等,并开发了中华绒螯蟹和鳖等名特品种养殖。1980年以后,养鱼
致富的专业户不断涌现。1985年鱼价全部放开。1985年,全省淡水养鱼总面积165
.6万亩、总产量4.7万吨,占淡水水产品总产量的55.8%,首次超过捕捞产量。是
年,全省淡水养鱼专业户1.1万个、产量1.1万吨,约占全省淡水养鱼总产量的23%;
家庭养鱼2.6万户、养鱼面积7.1万亩、产量4430吨。全省淡水养殖情况,见表3-4。

       山东省淡水养殖情况(1956-1985年)
表3-4
┌────┬───────┬──────┬──────────┐
│年份  │面积     │产量    │单位面积产量    │
│    │(万亩)   │(吨)   │(公斤/亩)    │
├────┼───────┼──────┼──────────┤
│1956  │0.09     │-      │-          │
│1957  │1.78     │238     │13.37        │
│1959  │12.19     │1124    │8.52        │
│1963  │29.75     │1418    │4.77        │
│1965  │58.90     │4818    │8.18        │
│1969  │78.30     │3800    │4.85        │
│1972  │168.07    │9902    │5.89        │
│1974  │219.92    │11746    │5.34        │
│1977  │168.22    │19078    │11.34        │
│1980  │154.69    │16364    │10.58        │
│1984  │127.40    │26857    │21.08        │
│1985  │165.55    │47109    │28.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