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渔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2&rec=44&run=13

  渔期,渔民习称渔汛。历史上山东省沿海渔汛有春汛和秋汛之分。
  春汛一般从春分到大暑。从春分到谷雨渔民习称“小海市”。在此期间,分布
在黄海、渤海相对高温区越冬的鲱、叫姑鱼、梅童鱼、梭鱼、鲻、鲈、比目鱼和鹰
爪虾、毛虾等地方性资源,随着沿岸水温的升高,陆续游来近岸索饵、产卵,在清
明节前后,对虾、鹰爪虾、小黄鱼等游到山东半岛沿海,形成早春捕捞旺汛。从谷
雨到大暑渔民习称“大海市”。在此期间,北来产卵生殖的鲐、蓝点马鲛、鳓、带
鱼、对虾等相继游至山东半岛沿海各产卵场,半岛南部沿海渔民习称“谷雨百鱼上
岸”,渤海沿岸渔民也有“立夏三日满江红”之说。此时,形成上半年的另一旺汛。
  秋汛一般从立秋到冬至。8月中旬之后,随着水温逐渐下降,各种鱼虾开始集
聚作越冬洄游,秋汛生产遂开始。渤海沿岸渔民中有“八月十五虾赶母,中秋蟹子
满盖黄”的谚语,是说到仲秋,当年出生的虾、蟹,已与母体相近,且肥满成熟,
是秋汛捕捞生产的主要对象。从1963年起改对虾春捕为秋捕,每年9月上旬之后,
山东、辽宁、河北3省和天津市的数千艘渔船云集渤海,在渤海形成秋季旺汛。至
深秋,随着寒潮的侵袭,渤海水温连续下降,对虾开始分批离开渤海向黄海越冬场
洄游,部分渔船尾随虾群,于10月中下旬至烟威渔场,11月上旬抵达石岛渔场,此
时渤海至黄海北部形成以捕对虾为主的生产高潮。到12月中上旬,随着寒潮继续南
侵,秋汛生产结束。
  山东省主要经济鱼虾的汛期如述:
  太平洋鲱渔汛 山东省捕捞的鲜是黄海地方种群,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在荣
成、威海近岸形成渔汛。1900年、1938年、1967年、1972年曾数次旺发,每次持继
六七年,之后渐少而形不成渔汛。
  鲐渔汛 每年5月上旬在黄海山东半岛近岸各渔场形成旺汛,海洋岛、石岛渔场7
月上旬渔汛结束,烟威、海洲湾和青海渔场7月下旬渔汛结束,渤海渔场渔汛为5月
下旬~6月下旬。70年代以后,鲐鱼资源明显减少,进入80年代,已形不成单独渔
汛。
  蓝点马鲛渔汛 春汛渔期5月上旬~6月上旬,旺汛一般在5月中旬,约5~10天,
6月下旬春汛结束。7~8月,产卵后的鲅鱼,多数在渤海中部和黄海北部深水海域
索饵,部分流网、围网继续追踪捕捞,为伏季捕捞汛期。10~11月在游返越冬场的
沿途又形成秋汛捕捞高潮。
  带鱼渔汛 渤、黄海种群带鱼渔汛,海州湾、青海、石岛渔场5月中旬~6月下旬,
渤海、海洋岛渔场5月下旬~6月下旬。11月下旬,在带鱼游返越冬场的沿途形成秋
季带鱼汛期,12月底渔汛结束。60年代初,黄海、渤海带鱼资源开始衰退,已无汛
期。
  小黄鱼渔汛 每年4月中旬~5月中旬在海州湾、青海、烟威渔场形成渔汛,4月
下旬~5月下旬在渤海诸渔场形成渔汛。10月份,小黄鱼离开渤海作越冬洄游时,
无明显渔汛。60年代,小黄鱼资源开始衰退,到70年代,山东省近海小黄鱼已形不
成渔汛。
  对虾渔汛 每年清明至立夏,是山东省沿海渔民传统的春季捕虾汛期,为合理利
用对虾资源,60年代初改春捕为秋捕。每年9月上旬,秋汛捕虾生产进入高潮。渤
海旺汛为9月上旬~10月上旬,10月以后对虾作越冬洄游时,在烟威渔场形成旺汛。
12月上旬,秋汛捕虾结束。1983年,开始在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放流虾苗,当年8月
25日开始回捕,遂形成山东半岛南部近海对虾秋汛。
  鹰爪虾渔汛 以连青石、青海、石岛、烟威等渔场为主要渔区,渔期从4月上旬
~5月下旬,是70年代末期以后山东半岛近海春季单独形成渔汛的唯一地方性水产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