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拖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2&rec=38&run=13

  山东省沿海使用的拖网有地曳网和船拖网两种。地曳网俗称大拉网,是一长带
形无囊拖网。作业时用船在海中布网,包围近岸鱼群后,靠人力往岸边曳引;此网
是沿海渔民传统渔具之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因资源不稳定、劳动强度大,使
用者渐少。船拖网有风帆船拖网、机帆船拖网和机轮拖网之分。1958年全省拖网
1550盘,1967年增加到3127盘,1978年6794盘,1985年共9708盘。
  (一)风帆船拖网
  50年代前,沿海渔民长期使用的裤裆网、顶网、扒网、桃花虾拖网、百袋网、
蚶子网、海参网、轻拖网等皆属此列,尤以裤裆网最多,约占渔具总数的14%。
  裤裆网俗名“扫地穷”,为双船底曳网,由一个网囊和两个网翼缝合而成,形
似裤子,故名,主捕近底层鱼类。清朝末年,长岛、威海一带就有裤裆网渔业,当
时网具较小,用载重一吨的小木船在沿岸作业,当地叫“四平头”;建国后,长岛
渔民将裤裆网加大并增加了侧网和三角网,用载重5~15吨的木帆船到离岸较远的
渔场作业,产量提高了70~80%,从此裤裆网有了大小之分。裤裆网作业多为双船
拖曳,两船相背行驶下网,下网后,两船同向等速拖曳1~1.5小时即起网。在掖县
亦有单船拖曳,作业时,由船艏艉各伸出一条长5.8米、6.4米的直杆,将网具的两
条曳纲穿过杆端滑车系于船上,渔船横行曳网,以捕鲆鲽类和梭子蟹为主,产量高
于双船作业。1957年全省裤裆网曾达3668盘,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1959年帆船轻
拖网试验成功后,裤裆网渐被淘汰,渔民仅在捕捞饵料鱼时,偶用小裤裆网。
  (二)机帆船拖网
  山东沿海机帆船拖网以双船底曳网为主,沿海各县均有分布,主要捕捞近底层
鱼类和对虾、鹰爪虾。此网是50年代末在风帆船拖网的基础上,吸取了机轮对拖网
的结构形式逐渐发展起来的。开始多用60马力以下机帆船,帆、机并用,拖曳轻拖
网、快拖网。1960年,先后研制成40马力机帆船“560目型宽背拖网”和“宽桥网”
,并于60年代中期在长岛、蓬莱等地推广应用,产量较轻拖网提高一倍以上。70年
代初,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60马力机帆船“双浮舷拖网”,产量比“单
浮舷拖网”提高10~20%;70年代中期,黄海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长天井对虾拖网”
和“大目囊网释放幼鱼”的试验,取得释放幼鱼60%以上、增产40%的明显效果。
1979-1980年,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制的“虾拖一号网”,经试验释放幼鱼60%,
在全省推广使用。1979年,掖县刁龙嘴渔队两对124马力拖网船,用缩短曳纲的办
法捕捞小鳞■,首开双船浮拖网记录,后逐步推广到烟台市沿海诸县。进入80年代,
群众机帆船拖网以185马力渔船为主,所用渔网网口长117米、网具全长80米,网身
呈圆锥形。
  (三)机轮拖网
  山东省机轮拖网,自1921年兴起以来,一直以双船底曳网为主。50年代前后,
曾有少量单船底曳网,因产量不佳,到60年代中期被淘汰。50年代中期以后,机轮
双拖网渔业由轻拖网取代了旧式手操网。进入80年代,疏目网又取代了轻拖网。机
轮双拖作业时,两船轮流起、放网;曳网时,下网船在左,带网船在右,两船相距
400米左右,拖曳2.5小时,下网船发出起网信号;起网时,带网船将曳纲交给起网
船,由起网船收绞曳纲。手操网具在船舷外扯开系网绳,用抄网伸入取鱼口,从网
囊中捞出渔获;轻拖网则将网全部吊入船上,解开网囊,倒出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