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海洋渔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2&rec=27&run=13

  山东省海洋渔业包括捕捞和养殖,是山东水产业的主体。捕捞业在全省渔业中
居重要地位,其产量一直占全省水产品总量的65%以上。
  建国前,山东省海洋渔业基本是以木帆船和棉线网作业为主的单一捕捞业。
1912-1936年,捕捞业特别是机轮双拖网渔业曾一度发展。1937年后,由于日本帝
国主义侵华战争和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使海洋渔业遭受严重摧残。1949年全省
海洋捕捞产量由1936年的14万吨减少到8.06万吨。
  建国至50年代中期,海洋捕捞生产很快恢复并不断发展,海水养殖试验顺利进
行并取得成功。1957年,全省海洋捕捞产量24.8万吨,是1949年的三倍多;在此之
前,捕捞产量占海水产品总量的99%以上。
  1958-1970年,以海带为主要养殖品种的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1970年全省海
水养殖产量4.4万吨,其中海带4.2万吨。同期内,从事海洋捕捞的机动渔船有了明
显增加,但由于水产资源衰退,海洋捕捞产量长期在24万吨上下徘徊,并在1960-
1962年和1966-1968年两次出现产量连年下降。1970年海洋捕捞产量降到23.5万吨,
比1956年(24.6万吨)还低。随着海水养殖产量的增长,海洋捕捞产量在全省海水
产品总量的比重由98.9%下降到74.2%。
  1971-1980年,从事海洋捕捞的国营渔业公司先后完成渔轮更新换代,由400
~600马力渔轮替代旧式渔轮,群众渔业渔船也逐步实现动力化,全省海洋捕捞产
量有了较快增长。1971年全省海洋捕捞产量首次突破30万吨,1974年突破40万吨,
1978年又突破50万吨。1979年开始对近海捕捞作业进行调整,捕捞产量开始下降,
1980年减少到41.7万吨。同期内,海水养殖开始向多品种发展。1977年全省贻贝产
量4.99万吨、1978年海带产量13.5万吨,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并居全国首位。1978年
以后,重视发展对虾、扇贝养殖,使海水养殖内部结构渐趋合理。1978-1980年,
全省对虾养殖由1.1万亩迅速发展到7.1万亩,产量由195吨增长到1152吨。1980年
全省海水养殖产量达到15.4万吨,比1971年翻了一番多。同时,海水养殖产量在海
水产品总量中的比重由18.8%上升到26.6%。
  1981-1985年,通过调整和初步改革,海洋渔业积极开发外海渔场,增殖近海
资源,大力发展海水养殖,逐步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渔业生产责任制,海洋捕捞和海
水养殖生产持续发展,年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全省海洋捕捞产量由40.7万吨增长
到53.2万吨,海水养殖产量由13.3万吨上升到19.8万吨,分别增长了30.7%和48.9
%。由于国家专项投资、重点扶持,对虾养殖发展更快,5年内,养殖面积由10.5
万亩扩大到25.8万亩,增加了145.7%,居全国首位;年产量由1654吨增长到9080
吨,增长了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