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藻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2&rec=26&run=13

  山东省沿海生长的藻类有礁膜、浒苔、孔石莼、刺松藻、萱藻、绳藻、海带、
裙带菜、鹿角菜、海蒿子、羊栖菜、海黍子、甘紫菜、边紫菜、圆紫菜、条斑紫菜、
海索面、石花菜、海膜、海萝、胶管藻、多管藻、江蓠、红羚菜、角叉菜、叉枝藻、
大叶藻、大米草等,约百余种。主要经济种类有:
  海带 旧称江白菜、昆布。原为跨3年的2年生褐藻,鲜藻体呈橄榄色,一般高2
~4米、宽20~30厘米。40年代中期由大连湾移植于烟台芝罘湾,50年代末期以后,
成为山东省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并在长岛至青岛浅海岩礁区形成若干自然生长群
落。
  裙带菜 属1年生褐藻,藻体褐或褐绿色,高1~1.5米、宽0.5~1米,两侧为掌
状裂片,生长在干潮线以下、水深1~4米海底岩石上。30年代从朝鲜济州岛移植青
岛附近海域,另外,荣成、威海、烟台、蓬莱、长岛、掖县等沿海亦有自然分布。
  石花菜 俗称松子菜、鸡毛菜等,属多年生红藻,藻体紫红色,一般高10~20厘
米,生长在低潮线至水深10米左右的海域。日照至掖县近海皆有分布,以日照刘家
楼、石臼所等海区生长的个体最大,以青岛、荣成、乳山等海区资源最丰富。全省
自然分布面积8万亩,资源蕴藏量约2000余吨。
  紫菜属 1年生红藻,生长于中潮带及低潮线附近的岩石上。山东省近海分布的
紫菜有条斑紫菜、边紫菜、圆紫菜,条斑紫菜数量较多,品质较好,藻体卵形或长
卵形,紫红色,一般高12~30厘米,甚薄。青岛至黄县近岸及长岛周围海域均有生
长,以青岛市区和芝罘区沿岸海域较集中。
  江蓠 俗名龙须菜,属红藻,藻体紫褐色,高10~50厘米。日照至掖县沿海均有
分布,以烟台的大疃前滩、荣成的镇铘岛、石岛、龙须岛、桑沟湾等地较为集中。
自然海区生长面积约2000亩,资源蕴藏量约100吨。
  海蒿子 俗称猪毛菜,属多年生褐藻。生长在低潮线以下的岩石上,分布于日照
至蓬莱及长岛一带沿海,仅威海一地资源量即达2000余吨(包括鼠尾藻)。
  鹿角菜 俗称鹿角尖,生长于盐度较高、流急浪大、岩礁底质的低潮区和潮下带。
乳山、海阳、荣成、蓬莱、长岛、黄县等地近海均有分布,以荣成、长岛、乳山三
县较多,三县分布面积1000余亩,资源蕴藏量约600吨。
  除以上所述外,山东省水产资源中的主要经济品种还有海参、海胆、海蜇、鳖
和淡水维管束植物。
  海参 属棘皮动物,其种类甚多,山东省所产刺参,是海参中的上品。其体近圆
柱形,两端钝圆,腹面平坦,背面有四至六纵行肉疣,多为灰黑色或黄褐色,成参
体长一般20~40厘米。刺参在渤海中部和黄海北部沿岸3~15米岩礁或砂石底质浅
海均有分布,尤以长岛、荣成、威海、牟平、芝罘等地较多。山东省沿海刺参分布
面积近12万亩,其中烟台市约11万亩。全省资源蕴藏量近5000吨,其中烟台市4650
吨。40年代以前,全省海参年产量(干品)一般2吨左右;50年代,年产量一般在
50吨左右,1951年曾创133吨的历史最高纪录;60年代以后,海参资源受到严重破
坏,全省年产量降到40吨左右;70年代,海参人工育苗获得成功;80年代,年育苗
数亿头,投入浅海增殖区,已取得明显效益。1985年全省产商品参(干品)20.8吨,
其中烟台市18吨,约占全省产量的81%。海参营养价值高,名列海味八珍。
  海胆 属棘皮动物,山东省主要有马粪海胆和紫海胆两种,其形状相近,外壳均
坚固,体形略呈球状,全身披长棘,喜栖于藻类繁茂海区的岩礁或石缝中。马粪海
胆直径30~40厘米,壳与棘呈绿色;紫海胆个体较小,通常黑紫色。两种海胆主要
分布于荣成、长岛、威海、黄岛、胶南等地的岛礁周围海域,以长岛、荣成两县数
量最多。全省资源分布面积约1.8万亩,蕴藏量约1600吨。60年代,长岛县开始对
紫海胆资源开发利用,海胆卵经加工后出口日本,每吨换外汇0.5~1万美元。
  海蜇 古籍记作海■,属腔肠动物。伞体呈半球形,伞径25~40厘米,中胶层厚
而硬,体表多呈青蓝色。黄海、渤海诸河口附近均有分布,一般风平浪静或早、晚
在海面随波漂浮,遇暴风雨或阳光过强时下沉。资源量年际变化较大。全省年产量
多者数千吨乃至万余吨(1984年1.1万吨),少者只有几百吨(1976年397吨)。
  鳖俗 称甲鱼、团鱼,是具有滋补功效的水产珍品,湖泊、河流、水库中均有分
布,以东平湖较多。70年代前,年产15吨左右;自80年代初,资源严重衰退。
  维管束植物 山东省淡水维管束植物主要分布在湖区。南四湖有70余种,总蕴藏
量(9月份)在300万吨以上(鲜重),其中轮叶黑藻、菹草、光叶眼子菜等沉水植
物约20万吨,大多可作草食性鱼类饵料;挺水植物蕴藏量约1万吨;浮叶植物约20
万吨。东平湖水生植物有40种,总蕴藏量(9月份)30余万吨(鲜重),其中轮叶
黑藻11.9万吨,占39.6%,苦草4.7万吨、占15.7%,马来眼子菜4.4万吨占14.5%。
维管束植物中的主要经济种类有芡和菱。
  芡实 又名鸡头米,东平湖和微山湖均产,以东平湖为主要产地。60年代前,东
平湖产芡实很少,后来经过种植和加强管理,面积及产量大为增加。由于水位涨落
差较大,产量丰歉悬殊,1977年年产900吨、1978年20吨、1984年1750吨。南四湖
50年代年产量曾达900吨,60年代后,因湖水上涨,面积大减,1983年后因连年干
旱,湖中蓄水显著减少,全湖芡生长面积仅有1万余亩。
  菱角 50年代前是沿湖渔(农)民的主要食粮之一。50年代初,两湖菱角面积20
余万亩,东平湖1953年产菱角4600余吨;南四湖1963年调查,全湖菱角储存量在
3000吨以上。后因虫害及水位变化,菱角面积大减,而且随着渔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菱角不再作为主食,渐无专业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