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岛鱼市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2&rec=105&run=13

  青岛鱼市场是全国最早和最大的鱼市场,由尾随侵占青岛日军而来的日本鱼商
开设。日商均由日本驻青岛侵华军政当局扶持。此外青岛还有由当地商界筹建的鱼
市场,与日本人开办的鱼市场抗争。
  1915年(民国4年)6月,日本人中西正树采用合资经营形式,在青岛市小港(
菏泽路40号)首创“合资组合鱼市场”。投资与经营者多为日本人,当地鱼商的委
托交易受到歧视,纠纷时有发生。因经纪人欠鱼价款累计超过鱼市场资本总额而信
誉尽失,货主相继离去,鱼市场濒临破产。
  1916年(民国5年)4月,在日本驻青岛侵华军政当局的扶持下,11名日本人在
原鱼市场的基础上组办了“青岛水产组合鱼市场”。1920年,日本军政当局拨发专
项经费,修建了鱼市场办公处和拍卖场,迫令辖区内经营渔业的人加入水产组合,
并凭借鱼市场榨取渔民和鱼商的利益。
  1922年(民国11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被强迫加入组合的当地渔民和鱼商
自动退出水产组合,另设“胶澳鱼市场”,对水产组合鱼市场实行“不买同盟”政
策,迫使日本青岛水产组合鱼市场很快停业。
  1923年(民国12年),全系日本人组成的“自由组合”鱼市场开业。至1931年,
因受抵制日货之影响,其业务未有进展。1931年(民国20年),青岛开展有效抵制
日货运动,中国鱼商再度对日本鱼市场实行“不买同盟”政策。同年5月,青岛商
界集资40万元,成立青岛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兼营鱼市场。营业第一年度,交易鱼
货2000吨。日本人在青岛设立的鱼市场濒临停业,遂整理在青岛资产,将4.8万日
元的巨款拨给鱼市场作经营基金,此时的“青岛水产组合鱼市场”由日本人独资直
接经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鱼市场乘机发展。至1932年,年交易量12392吨,
交易额195.8万元,年得佣金10余万元。1933年,中国鱼商创办的鱼市场渐有发展。
  1937年(民国26年),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青岛沦陷,中国人开办的青岛渔
业公司鱼市场被迫停业。1943年(民国32年)6月,在伪青岛特别市公署扶持下,
“青岛水产统制组合”成立,资本200万元(伪币),青岛的水产捕捞和售卖皆由其
垄断。
  1945年(民国34年),抗战胜利,青岛水产统制组合由南京国民政府派员接收。
1946年10月成立官商合办的青岛鱼市场,共有职工118人、资本总额16亿元(法币)
,主任张玉芝。鱼市场有机轮码头和帆船码头各1座;共506米;卸卖场1116平方米,
可同时卸鱼300吨;冷藏库占地499平方米;批发市场占地496平方米为开展青沪运
销业务,在上海设有办事处;为延揽技术人才,设立了技术室;编印了《东方渔业》
期刊,介绍渔业经验;设立了渔业电台,按时间向渔轮传送气象预报和鱼价行情;
为便于经营,在沧口和大窑沟各设1分市场。沧口分市场从1948-1949年向夏庄、
阴岛250户渔民先后两次发放2.2亿元(法币)、350银元长期贷款。从1947年11月1
日开业,到1949年5月30日,鱼市场共收入法币149亿元、金圆券188亿元。1949年6
月青岛解放,鱼市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改为国营青岛鱼
市场。1957年撤销鱼市场,另行成立了青岛市水产市场管理委员会,由经营性质改
为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