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洪运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1&rec=96&run=13

(一)运用原则 〖分洪方案〗
〖东平湖水库〗自1963年改为防洪运用后,其任务是控制、调蓄黄河、汶河洪
水,使艾山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 或按上级决定的艾山控制下泄流量
指标,有计划地进行分洪以确保黄河堤防安全。分洪区保证水位为44.0米,争取44.
5米;还要做超标准运用的准备。
分洪运用原则,应掌握充分发挥老湖作用,根据黄、汶河洪水的洪峰流量情况,
能用老湖解决的就不用新湖。当老湖不能满足分洪要求,需要新老湖并用时,应先
用新湖分滞黄河洪水,以减少老湖淤积。
分洪区运用方案,历年由山东省抗旱防汛指挥部根据黄河防汛总指挥部确定的
防洪任务和各类洪水处埋方案,拟定具体运用方案实施。

(二)运用效果 〖分洪效果〗
〖东平湖水库〗修建以前为自然调蓄运用,当时河湖不分,洪水漫滩后即倒灌
入湖。1949-1958年有5次洪水进湖。其中,1949年是全分洪区同时受淹:1953 年
黄河大水倒灌入老湖:1954年黄、 汶洪水并遇, 用老湖后又用东平分洪区蓄水:
1957年黄、汉较大洪水并遇后, 大清河北堤决口, 稻屯洼蓄洪后仅用老湖蓄水;
1958年黄河大洪水,孙口站洪峰流量15900立方米每秒,经过老湖区滞蓄, 艾山下
泄流量12600立方米每秒,超过保证水位1.31米,个别堤段水高于堤, 靠抢加子埝
挡水。上述自然调蓄方式,由于河湖不分,黄河漫滩洪水进湖机遇频繁,湖区淤积
严重,调蓄洪水和削峰作用逐渐降低,对下游洪峰流量不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控制。
东平湖水库建成为有控制蓄泄的平原水库后,1960年蓄水运用,蓄水位43.5米,
蓄水24.5亿立方米。同年11月为湖区排水种麦开启进出湖闸向黄河泄水,到1963年
新湖区大部分土地恢复耕种。这次蓄水暴露出以下问题:围坝基础渗漏严重;工程
达不到原设计标准;蓄水没有利用,淹没损失严重;27万多移民突击迁移安置,造
成生产生活困难,教训极为深刻。
1964年位山枢纽破坝改建后,不能壅水控制黄河水位,采取增加进湖闸提高分
洪能力的措施,以确保分洪进湖流量。
1982年8月2日,花园口站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洪水,孙口站洪峰流量10400立
方米每秒。为确保济南市、津浦铁路、胜利油田及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
据中央防汛总指挥部和黄河防汛总指挥部指示,运用东平湖老湖区分洪,控制艾山
下泄流量不超过8000立方米每秒。经运用林辛、十里堡两座进湖闸分洪,最大分洪
流量2400立方米每秒,蓄水4亿立方米。分洪后艾山下泄流量7430立方米每秒, 削
减洪峰流量28.6%。从分洪效果看,起到控制调蓄洪水的作用,削峰效果显著,减
轻了下游防洪负担。但是下游防洪工程设计标准为艾山站10000立方米每秒, 此次
分洪后,艾山、泺口、利津站洪峰流量仅达到设计洪水的70%左右。分洪后,闸后
淤沙11平方公里,最大淤厚3米,总淤沙量500万立方米,造成闸下射流区部分土地
不能尽快恢复耕种,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老湖区有2.9万人临时迁移, 财产受到损
失,国家补偿1000万元,仍有遗留问题。
从1953-1982年实际运用情况分析,东平湖在自然调蓄时,削峰作用不显著。
一般中常洪水削减洪峰在7%左右。1958年大洪水时削峰作用比较大。 东平湖水库
建成为控制蓄泄的滞洪水库后,削峰作用显著,1982年大水削减洪峰流量达28.6%
(详见表3-12)。
表3-12 1953-1982年〖东平湖〗〖分洪运用〗情况表

表3-121953-1982年东平湖分洪运用情况表
┌──┬───────┬───┬───────┬────┬────┐
│年度│孙口站 │东平湖│艾山站 │削峰作用│说明 │
│ │洪峰流量 │水位 │洪峰流量 │(%) │ │
│ │(米3/秒)│(米) │(米3/秒)│ │ │
├──┼───────┼───┼───────┼────┼────┤
│1953│8120 │43.33 │7640 │6.0 │黄汶并涨│
├──┼───────┼───┼───────┼────┼────┤
│1954│8640 │42.97 │7900 │8.6 │黄汶并涨│
├──┼───────┼───┼───────┼────┼────┤
│1957│11600 │44.06 │10800 │7.0 │黄汶并涨│
├──┼───────┼───┼───────┼────┼────┤
│1958│15900 │44.81 │12600 │20.8 │ │
├──┼───────┼───┼───────┼────┼────┤
│1982│10400 │42.10 │7430 │28.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