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建加固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1&rec=94&run=13

〖加固工程〗〖改建工程〗〖东平湖水库〗
东平湖水库是1958年仓促上马在雨季抢修的,水库围坝未按长期蓄水要求进行
地质勘探、设计和施工,蓄水后出现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围坝基础渗漏。蓄水后出现渗水、管涌、漏洞、坝身裂缝及石护坡坍塌等
险情,渗水严重的坝段长48.6公里。滨湖地区3~5公里范围内盐碱化、沼泽化发展
很快。据调查浸没区内约21.43万亩耕地碱化,农业减产。
(二)水库利用枢纽控制壅高水位蓄水的运用方式,回水区造成严重淤积,影响
防汛安全。
(三)运用水库常年蓄水,由于工程不配套,土地碱化,蓄水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给滨湖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移民安置带来很大困难。
1962年4月水电部派出专家组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改建方案, 确定“东
平湖近期运用以黄河防洪为主,暂不蓄水兴利”,要求对东平湖滞洪运用重新编制
规划和设计任务书,并提出“水库蓄水运用的机率大为减少,有条件考虑采取一定
的工程措施,降低水库死水位,使部分土地还耕。”排水还耕是当时解决移民生产、
生活最现实有效的办法。为此,山东河务局于1962年8 月编报《东平湖水库排水种
麦规划(草案)》,主要工程有新建向南四湖泄水的流长河泄水闸、湖西排水沟( 即
大运河)开挖疏浚、出湖闸上下游引河疏浚、清河门围坝破口堵复、 二级湖堤堵复
和稻屯洼排水等项目。经水电部批准列入位山枢纽工程改建规划进行施工。1963年
10月国务院确定东平湖水库采取二级运用。
1960年11月国务院《关于黄河下游防洪问题的几项决定》中指示:“继续整修
加固东平湖水库围堤。东平湖目前防洪运用水位按海拔高程四十四米,争取四十四
点五米。整修加固后,运用水位提高到四十四点五米”。据此,从1963年开始进行
围坝重点加固、二级湖堤堵复与培修及流长河泄水闸等工程的施工。1965年近期规
划的上述工程完成后,水库形成新老湖区二级运用的格局(新、 老湖区面积分别为
423和209平方公里)。经过排水,湖水位降至39.0~40.0米高程, 新湖区移民大部
返湖恢复生产。

〖治黄会议〗
1966年在国务院召开的黄河防洪会议上,鉴于东平湖现有进湖能力不足,确定
增建进、出湖闸,由山东河务局设计,经水电部批准,至1968年石洼、林辛进湖闸、
清河门出湖闸相继建成,改善水库控制运用条件。石洼、林辛进湖闸设计分洪能力
分别为5000、1500立方米每秒,清河门出湖闸设计流量为1300立方米每秒。

〖加固工程〗〖改建工程〗〖东平湖水库〗
1975年8月淮河因特大暴雨成灾。为预防黄河异常洪水,1975年12月河南、 山
东省及水电部联合向国务院报送《关于防御黄河下游特大洪水意见的报告》,1976
年5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报告提出处理特大洪水采取“上拦下排, 两岸分滞”
的方针,东平湖水库考虑超标准运用,蓄水位按46米研究进一步加固措施。为落实
各项加固措施,黄委会经过调查研究,1976年8 月下达《提高东平湖水库蓄洪运用
水位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意见》,提出四项工程:(一)围坝加固:(二)涵闸改建: (
三)增建司垓泄水闸;(四)库区群众避水及撤离措施。据此,1976年-1980 年相继
完成了石洼、林辛、十里堡3座进湖闸改建工程, 重点修做东坝段基础防渗截渗工
程。1979年12月山东河务局根据几年实践,编报了《对东平湖水库工程超标准运用
的规划意见》,规划所列围坝加固,涵闸改建,水库配套,库区群众避水、撤离措
施和水利建设辅助4个项目尚需土方2403.5万立方米,石方55.8万立方米,混凝土9.
10万立方米,投资7887.4万元。水库现有防洪标准仅相当于1958年洪水,防御特大
洪水超标准运用的措施尚未落实,改建加固工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东平湖水库改建后,有石洼、林辛、十里堡、徐庄、耿山口5座分洪闸, 原设
计总分洪能力为11340立方米每秒,但徐庄、 耿山口进湖闸因上游引河和闸后淤积
严重,达不到原设计的分洪能力,因此实际分洪能力约为8500立方米每秒。向黄河
退水的有陈山口、清河门2座出湖闸,设计泄流能力2500立方米每秒, 因黄河河床
逐年淤高和闸后引河淤积,达不到原设计泄流能力,分洪后向黄河退水日益困难。
分洪后为湖区排水的有码头、流长河两座泄水闸,设计流量100立方米每秒, 排水
能力不足。为库区引水灌溉的有国那里引黄闸,引水100方方米每秒。 东平湖水库
主要建筑物兴建改建情况见表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