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患普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1&rec=63&run=13

〖堤身隐患〗〖检查〗
1949年2月山东河务局首次在全河开展群众捕獾运动, 制订捕捉〖害堤动物〗
奖励办法。1950年6月黄委会部署各地对新旧堤防进行普遍的严格检查。 山东黄河
防汛总指挥部7月3日通令各级指挥部,限7月15日前普遍检查大堤。 并制定《有民
房堤段重点检查办法》、《消灭堤身隐患各种奖励与赔偿办法》和《处理背河水井
办法》等。据此,山东沿黄各地、县广泛发动群众,普遍检查堤身隐患,捕捉害堤
动物,共发现隐患3519处,捕捉害堤动物5968只。
1950年山东黄河各修防段开始试用直径5毫米、长6米的钢锥,锥探堤身隐患。
锥眼的位置,一般在临河堤肩堤坡上,多锥两行,相距1米,互相错开, 发现隐患
后,人工开挖翻修。
1952年山东黄河按每米大堤锥探13眼的密度进行锥探普查,以达到消灭隐患的
目的。全河普遍掀起锥探大堤消灭隐患的群众运动。共动员民工4739人、黄河职工
2128人,组成44个锥探大队,全面开展锥探工作。共锥探332万余眼, 发现獾狐地
鼠洞穴960个、军沟碉堡等1780处,完成挖填土方27.5万立方米。
1955年4月黄委会布置调查堤身基础土质的分布和老口门的基础薄弱情况, 以
便加强防御和重点处理堤防薄弱环节,并颁发《大堤普查计划》和《堤防观测办法》
。山东河务局制定《堤防普查重点钻探观测办法》和《凿井法钻探》,布置各修防
处、段全面进行堤防普查工作。经普查锥探结果,山东黄河堤身土质以粉沙和亚沙
土为主的堤段长372公里,占堤线的47%。堤基土质为粉沙和亚沙土互层的段长574
公里,占堤线长的72%;壤土和沙壤土互层的堤段长161公里,占20%; 粘土和牛
头淤互层的堤段长64公里,占8%。
1957-1959年,东阿、齐河等修防段在堤顶开沟打眼,采取抽水洇堤的办法用
以探查堤身隐患,用人工开挖翻修处理隐患。对堤身质量差及隐患较多的堤段。探
查隐患效果较好。其缺点是防护不严易使小洞冲大,造成溃堤的危险。一般在汛期
不能抽水洇堤。
1964年6月山东河务局制定《大力开展工程普查鉴定意见》,对堤防、 险工、
护滩、河道、涵闸虹吸等工程,开展普查鉴定工作。各修防处、段组织若干个普查
组,一方面整理分析现有档案资料,一方面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勘测,对堤防、险
工、河道、涵闸等工程进行鉴定。普查鉴定工作于1965年结束,共发现和处埋隐患
949处,捕捉害堤动物5万多只。
1973年山东全河进一步开展工程大检查。各修防处、段共组织600 多人的专业
队伍,进行内查资料,外查工程,并发动沿黄群众,开调查会查找隐患。共查出隐
患1652处(其中临黄堤1474处),捕捉害堤动物1.3万只, 新发现或过去处埋不彻底
的军沟、碉堡和暗洞689处,动物洞穴544处,基础内有腐烂柴草护岸和堵复决口口
门烂软料堤段长53.2公里,堤身裂缝26条,渗水堤52段。
1981年、1984年山东河务局布置各修防处、段进一步发动群众捕捉害堤动物和
进行獾狐洞穴普查,并把捕捉害堤动物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