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1&rec=55&run=13

〖堤防〗:〖官堤〗,〖民埝〗,〖遥堤〗〖建国前〗
〖山东黄河〗两岸堤防是1855年(清咸丰五年)铜瓦厢决口后逐渐形成的。决口
时,口门以下仅左岸陶城铺以上有一北金堤,别无堤防。此时正值太平天国和埝军
兴起,清廷经费支绌,无暇顾及堵口,听任黄河泛滥。十二月李钧、崇恩查勘黄河
后奏称:“漫溢处所被灾较广……水势浅缓之处,居民皆筑埝自卫。”“拟就漫水
所及,酌定埝基,劝民接筑。”文宗帝乃“令直隶、河南、山东各督抚妥为劝办。”
(《清史稿·河渠志》卷126,志101。)于是沿河各州县皆修筑民埝。1861年( 咸丰
十一年)待郎沈兆霖奏报:“张秋以东,自鱼山至利津海口皆筑民埝。”(《清史稿
·河渠志》卷126,志101。)1864年(同治三年)主溜顺金堤“自西南斜趋东北, 濮
州直当其中,由濮而范又东北过寿张境至张秋穿运。”(《再续行水金鉴》卷97 ,
2510页。)河东河督谭廷襄奏请修筑濮范等处金堤。张秋以下沿大清河两岸的民埝,
于1867年(同治六年)修筑完竣,北岸自张秋至利津民埝长850余里, 南岸自齐东至
利津民埝长300余里,两岸全长1150余里。张秋以上南岸民埝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
修筑完竣,从菏泽、巨野交界的龙凤集到郓城王家垓共113里,后补修龙凤集以上4
里,1873年又将王家垓民埝接修至东平十里堡,新旧埝长148里。 这时的民埝因系
民间近水分散修筑,标准不一,埝身单薄矮小,有的互不连贯,难以御水,黄河仍
经常决溢为害。
黄河两岸官堤自1875年(光绪元年)开始修筑。4月, 山东巡抚丁宝祯奏准修筑
南岸新堤(名曰障东堤),自东明谢家庄至东平十里堡共长250里(《新筑障东堤记》,
载《黄河史志资料》1984年第1期。)。同年还修补北金堤100多里。 次年又在南岸
修筑夹堤(即民埝),自东明王盛屯接大堤起至寿张赵家固堆止,共长190余里(《再
续行水金鉴》卷103、105,2684、2752页。),此段民埝逐渐发展为后来的临黄堤。
1877年(光绪三年),山东巡抚李元华于北金堤以南,自濮州至东阿修筑近河北堤长
170余里。
张秋以上两岸堤防形成后,黄河主流沿大清河而下,输向下游的泥沙增多,河
道逐渐淤高,张秋以下民埝因单薄矮小,已不能抵挡洪水,经常决溢。1882年( 光
绪八年)山东巡抚陈士杰奏准修筑两岸长堤,翌年开工,1884年(光绪十年) 竣工。
南岸上起长清下至利津三里庄共长330里,北岸上接金堤,自东阿到利津共长498里,
利津城以下改筑两岸民埝共长160余里,连同加筑格堤月堤总长1080里。 同年接修
两岸民埝共长1007里。这是铜瓦厢决口以来首次大规模修堤,共耗银200余万两。
堤防培修标准,两岸官堤一般为底宽8-10丈,顶宽2~3丈,高0.8-1.4 丈,
张秋以上堤身大于下游;民埝为底宽5丈,顶宽2丈,高8尺。
新堤完成后,山东黄河两岸形成双重堤防和堤距上宽下窄的形势。张秋以上北
有金堤,南有障东堤,为官修官守,堤距为60-80里不等。其间两岸又均有近河民
埝,为民修民守,堤距为10-20里不等。民埝后来逐渐演变为临黄大堤。张秋以下
至利津,两岸亦均筑有遥堤(即官堤)和民埝。官堤相距五六里至七八里不等,而民
埝近河相距仅二三里,窄处不及1里。两岸官堤修成后, 民埝原拟作为缕堤防守,
但因当时长清、历城以下沿河村镇及人口稠密,为保护村舍田地及居民生产生活的
安全,民间向守民埝不守官堤。官堤距河较远,又无常设修防机构,汛期临时派人
驻守,后来逐渐演变为弃堤守埝的局面,官堤逐渐失修。因民埝近河,单薄矮小,
河水冲决漫溢频繁,官堤与民埝之间的村舍土地经常受灾。1889年(光绪十五年),
山东巡抚张曜因“南岸历城以下各州县夹河以内村庄,终年浸于黄流,民情困苦”,
上疏奏准迁出堤外建新村安置。至1893年(光绪十九年 ) 共迁出 13 州县夹河村民
59800户,建新村557处。于是南岸弃埝守堤,展拓河身,北岸则接民埝增培作堤,
始成定局。
山东黄河两岸堤埝建成后,分别于1888、1890、1891、1893、1899、1900年 (
光绪十四、十六、十七、十九、二十五、二十六年)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培修, 主要
是加高帮宽。1900年以后,对堤埝未再培修。据《清宫档案》( 《清宫档案》系黄
委会档案馆从北京国家历史档案馆复印的清代有关黄河治理的档案资料,下同。 )
历年专案报销培堤耗银统计,自1875-1900年约耗银900余万两。
民国期间,将堤防划分为官堤、民埝、遥堤等,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修守。截止
1937年山东黄河堤防状况如下:
1.官堤:上游南岸大堤自菏泽朱口起( 民国期间山东河务局将山东河道划分为
上、中、下游,分设机构进行修防。)至寿张十里堡止计长185里;北岸金堤自濮县
高堤口起至东阿挂剑台止计长128.8里。 中游南岸大堤自长清县玉符河宋家桥起至
齐东县田家拐子止计长137.9里;北岸大堤自东阿挂剑台起至济阳桑家渡止计长337.
6里。下游南岸大堤自田家拐子起至利津县宁海止计长222里;北岸自济阳桑家渡起
至利津西盐窝止计长222.7里。以上两岸官堤全长1234里,均为官守官修。
2.民埝:上游南岸自濮县董庄起至黄花寺与大堤相接计长145里; 北岸自河北
耿密城起至寿张县东影塘止计长148.4里。 中游北岸自东阿牛屯以上新运河起至长
清于寨止计长110里。下游自利津宁海以下尾闾,两岸有民埝44.8里。 以上民埝全
长448.2里,均为民修民守。
3.遥堤:南岸自长清县宋家桥至章丘县姜庄计长106里, 北岸自肥城王家厅至
利津三里庄计长376里;另自蒲台太平庄至利津三里庄计长20里。 以上两岸遥堤长
502里,民国末期已废不再修守。
1938年6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为阻止日军西侵,在花园口掘堤,黄河改道南徙,
山东堤防荒废。
图1932年〖利津〗宫家〖堤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