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1&rec=209&run=13

图片
  1959年9月毛泽东在济南泺口视察黄河
  山东省黄河济南段河道鸟瞰
  黄河堤防
  1948年东明县高村抢修埽工
  黄河险工坝岸
  铲运机修堤
  植树造林绿化黄河
  东阿县吸泥船放淤固堤
  济南市后张庄护滩工程
  东平湖水库石洼分洪闸
  东平湖林辛进湖闸
  东平湖陈山口出湖闸
  南展区麻湾分洪闸
  打渔张引黄闸
  引黄堡泉(城)渠首闸老徐庄引黄闸
  引黄输水干渠
  平阴县田山电灌站
  盐碱地改种水稻丰收
  1958年大水济南人民抢修加高堤坝
  1958年大水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抗洪斗争
  抢堵漏洞
  1982年大水十里堡分洪闸分洪入东平湖
  黄河入海口(卫星片)
  山东黄河河道图
  山东黄河引黄灌区分布图
  黄河流域示意图

目录
  概述(1)

第一篇流域特征
第一章河流(18)
  第一节河道(18)
  第二节径流(21)
  第三节洪水(26)
  第四节泥沙(29)
第二章经济(35)
  第一节农业(35)
  第二节工业交通(37)
第三章灾害(40)
  第一节决溢(40)
  第二节旱涝碱(46)
  第三节其他(49)

第二篇基础工作
第一章水文(56)
  第一节站网(56)
  第二节测验(61)
  第三节水质监测(69)
第二章勘测(73)
  第一节测绘(73)
  第二节勘探(78)
第三章规划与科研(84)
  第一节规划(84)
  第二节科研成果(94)
  第三节技术交流(100)

第三篇防洪工程
第一章堤防(107)
  第一节沿革(107)
  第二节培修(111)
  第三节加固(131)
  第四节放淤固堤(142)
第二章险工坝岸(155)
  第一节沿革(155)
  第二节整修改建(158)
第三章河道整治(173)
  第一节河势演变(175)
  第二节整治工程(185)
第四章分滞洪工程(202)
  第一节北金堤滞洪区(203)
  第二节东平湖分洪工程(209)
  第三节南北岸展宽(224)
第五章河口治理(239)
  第一节河口变迁(239)
  第二节治理工程(248)

第四篇防汛
第一章防大汛(265)
  第一节方针任务(265)
  第二节防汛准备(269)
  第三节水情(274)
  第四节险情抢护(279)
  第五节清障(284)
  第六节迁安救护(286)
  第七节通信建设(292)
  第八节抗洪抢险(297)
第二章防凌汛(307)
  第一节成因(308)
  第二节措施(311)
  第三节抗凌洪(318)

第五篇兴利
第一章灌溉(332)
  第一节渠首工程(332)
  第二节灌区(344)
第二章放淤(361)
  第一节改土(361)
  第二节稻改(371)
第三章供水(373)
  第一节城镇供水(373)
  第二节油田供水(378)
第四章枢纽工程(381)
  第一节位山枢纽(381)
  第二节泺口枢纽(393)
  第三节王旺庄枢纽(396)

第六篇管理
第一章机构(405)
  第一节沿革(405)
  第二节职工队伍(405)
第二章工程管理(416)
  第一节堤防(424)
  第二节河道(424)
  第三节涵闸(435)
第三章经济管理(453)
  第一节计划(453)
  第二节财务(459)
  第三节物资(464)
  第四节综合经营(472)
  编后记(476)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名誉主任 王众音
  顾问   张敬焘
  主任   赵志浩
  副主任  宋法棠 马连礼 于克颖 张子明 刘守璞
       王修智 李化诚 席星加 张守富
  委员   周文彬 刘守杰 王科三 韩福元 丁学超
       易元秋 赵锦良 郭长才 周文昌 杨传升
       王永清 季星如 刘志厚 刘雨温 吕可英
       于占德 石洪印 王焕清 史学通 黄子良
       孙其海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1年)

  主任: 王众音
  副主任:张子明 于克颖 许剑波 辛玮  狄井芗
      方正  刘汉彬 刘长明 张家骅 陈芳彬
      宋英  谭天  崔介  靳星五 王仲荦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光华 马耕农 尹涛  王炳琴 王希坚
      王华民 王力生 王力翔 王伯群 王学强
      田勤耕 孙笑生 孙书义 刘翔鸥 刘献林
      刘元勋 刘兰英 刘本奎 毕健  安作璋
      李恒奎 李汉英 李青田 李士钊 陈锡德
      谷前  苏克强 张全景 张逊三 张晓枫
      张云昌 赵宏弼 赵俊堂 杨再文 杨维屏
      周坚夫 周子明 所梦九 单程  金宝珍
      金松源 柳青  侯连三 席星加 柴诚
      徐刚  秦永文 高金兰 梅枫  鲁萍
      鲁在  董海山 路遥
  顾问: 杨希文 郑鹤声 张维华 廉立之 冯毅之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1984年)

  主任: 王众音
  副主任:张敬焘 张子明 于克颖 刘守璞 刘汉彬
      席星加
  委员: 周文彬 李富章 韩福元 尤芳湖 张家骅
      刘雨温 高维真 肖洪  陈芳彬 齐松涛
      季星如 程湘清 石洪印 史学通 黄子良

《山东省志》总纂组
  顾问  席星加 李化诚
  总纂  张守富 史学通 孙其海 黄子良
  副总纂 袁伯渠 王福航 王文恒 王复兴 亓长发(特邀)
  编纂(按姓氏笔划为序)
      张起  张连三 林秀玲 周春艳
      夏照林 温书义

《山东省志·黄河志》
  总纂  张守富 黄子良
  副总纂 王复兴
  编纂  温书义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黄河志编纂委员会

  主任  齐兆庆
  副主任 张学信 包锡成 李善润 龙于江
  委员  孙承安 王春林 肖景惠 刘荣绥
      王澄芳 张明德 阎文卿 武洪文 王曰中
      史尚儒 陶廷佐 〖守宽 杨业发 王式元
      李博文 司书亨
  办公室主任   孙承安

《山东省志·黄河志》
  主编  包锡成
  副主编 〖守宽
  编辑  包锡成 张学信 〖守宽 杨业发 王式元
  摄影  齐兆庆 殷鹤仙 张永熙 〖守宽 司毅民
      赵学英 袁隆

编后记

  《山东省志·黄河志》的编纂始于1982年7月,历经8年完成送审稿。
  1982年7月,山东河务局成立黄河志编纂领导小组,后经多次调整改组为编纂
委员会。由齐兆庆任主任,张学信、包锡成、李善润、龙于江任副主任,包锡成兼
主编,窦守宽任副主编。抽调6名干部组成编纂办公室,孙承安任主任。开始制订
计划,拟订篇目,组织学习有关修志文件资料,全面展开编纂工作。
  从1983年开始,集中力量进行资料征集。从河务局到修防处、段三级编志机构
全力以赴,查阅了清代宫廷档案、民国时期的档案以及当代档案资料4万多卷册,
搜集文字资料2000多万字,图片11000多幅,并通过调查访问老干部和知情人、召
开座谈会或邀请撰写回忆录等,征集到解放战争时期大量重要历史资料,为编修《
黄河志》打下坚实的基础。
  1984年在整理鉴别资料的基础上,修改篇目,开始编写资料长编。1987年4月
资料长编完成。1988年10月出版《山东黄河志》。同月转入《山东省志·黄河志》
的编写,确定包锡成、张学信、窦守宽、杨业发、宋传国为撰稿人,王式元负责附
图设计编绘。1989年7月完成评议稿。10月召开评议会,对《山东省志·黄河志》
评议稿从篇目到内容,从观点到体例,以及资料文字方面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会后
进行了全面修改和补充,于1990年12月编纂完成《山东省志·黄河志》送审稿。
  《山东省志·黄河志》的编纂,按照《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山东
省志)编纂方案》和《山东省新编各级地方志书行文规定》(试行)的要求,结合山
东黄河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注意思想
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力求实事求是地记述山东黄河治理的历史与现状,充
分反映新中国建立以来山东黄河治理的伟大成就及其经验教训;突出时代特点,力
求体现规律,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志上限为1855年黄河铜瓦
厢决口改造,下限为1985年。有的资料也作了适当上溯,以求本末毕具。
  在《山东省志·黄河志》的编纂过程中,得到中国江河水利志研究会、黄河水
利委员会黄河志编委会和有关部门领导的指导与支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继承和创新的开拓性工作,我们缺乏经验,又加水平所
限,志书尚存不少缺点和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一九九○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