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河道实验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1&rec=19&run=13

   〖实验站〗〖观测区段〗
  (一)普遍观测
  普遍观测系指全河性的〖河道观测〗,固定大断面测量是普遍观测项目之一。
1951年黄委会颁布《黄河下游河道大断面测量办法》,开始进行河道观测研究工作,
当时山东段布设有高村等13个大断面。1952年增设杨集等9个大断面。1954年又调
整为25个大断面。1961年前,各水文站断面由各站负责施测,其他大断面均由河务
局测量队或修防处、段负责施测。1962年黄委会鉴于以往大断面测量,在测验时间、
方法、内容等各方面,尚不能满足下游防洪及河道整治的需要,特专门成立综合分
析组,除将山东段大断面增加调整为37个外,还统一全河河道测验工作,统一部署
测验时间,统一测验技术、项目与方法,统一资料整理(简称“统测”),使下游河
道观测走向正规化、规范化。1964年测验区段的分工为:南小堤至于庄及南桥至张
家滩两段由山东黄河河务局河道观测队施测,杨集至王坡段由位山水文总站施测,
利津以下河段由河口水文实验站施测。1972年济南水文总站成立后,从高村至海口
由总站统一管理,各水文站分四段施测。1985年测验断面为80个。

  (二)重点观测
  在下游河道普遍观测的同时,为了研究稳定的河道尺寸和稳定的弯曲半径,又
开展典型河段的重点观测。1957年由山东河务局及泺口水文总站,选择过渡性河段
及弯曲性河段两处,分别建立吴楼河道〖观测队〗及土城子挟沙能力测验队,进行
观测。经过近两年的测验研究,取得大量资料。1959年黄委会与山东河务局又选择
八里庄、北李家、大高家3处不同类型的河弯,设立3个河弯观测队进行弯曲河段水
力泥沙因子及冲淤特性的观测研究。1959年位山拦河大坝截流后,为了解位山枢纽
上游壅水段河道及下游冲刷段河床,在平面上及纵剖面上的冲淤变化过程,以提供
河道整治及泺口等枢纽施工建设的可靠依据,成立位山库区测验队及枢纽下游河床
站6处(其中两处为水文站兼测),开展了壅水段淤积及冲刷段河床变形测验。1962
年山东河务局为研究位山枢纽壅水段上游较长距离河床演变过程,又成立苏泗庄河
道队,对场集以上至苏泗庄河段进行测验研究。上述重点观测组织均属临时性,完
成任务后即撤销。

  为研究〖河口〗冲淤延伸变化及对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影响,自1953年开始,
开展了利津以下河口尾闾段河道演变测验工作。1959年成立前左河口〖水文实验站〗
。为加强滨海区测验,1964年建立浅海〖测验队〗,在前左河口水文实验站下设有
4号桩河床站及河口水文测验队,分别负责利津以下河道测量及浅海区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