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引黄试验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1&rec=157&run=13

〖引黄试验〗
1965年复灌以来,为了接受被迫停灌的历史教训,贯彻引黄灌溉要“积极慎重”
的方针,达到“兴其利、避其害”的要求,山东省水利厅组织力量,先后在打渔张、
位山、刘庄等灌区进行大规模试验研究工作,并不断总结推广研究成果和经验,对
不同土质不同作物需水量、灌水定额、轮灌制度措施、渠道防沙、渠系泥沙运行规
律等项目进行试验研究,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主要〖试验项目〗和成果有:
(一)引黄〖泥沙处理〗。除上述工程措施外,首要的是要抓好科学管理。如刘
庄灌区通过观测试验,研究总结出的“避、顶、泄、冲、帮”(避开沙峰引水, 关
闸蓄水顶住泥沙入渠,泄水冲沙,用机具拖淤助输)等科学管理措施, 有效地解决
了引水渠、输沙区的泥沙淤积问题。科学用水,严格控制引黄水量,尤其是在高含
沙量的汛期,应少引水或不引水,尽量减少入渠泥沙量。
表5-10灌前灌后〖盐碱地〗及〖产量〗变化表

表5-10灌前灌后盐碱地及产量变化表
┌────┬────────┬───────┐
│灌区名称│盐碱地面积(万亩)│粮食亩产(公斤)│
│ ├──┬─────┼───┬───┤
│ │灌前│1981年 │灌前 │1981年│
├────┼──┼─────┼───┼───┤
│阎潭 │9.6 │3.2 │54.5 │160 │
├────┼──┼─────┼───┼───┤
│刘庄 │10.7│2.0 │87.5 │329 │
├────┼──┼─────┼───┼───┤
│谢寨 │12.7│4.9 │115 │150 │
├────┼──┼─────┼───┼───┤
│道旭 │3.4 │0.5 │104.5 │341 │
├────┼──┼─────┼───┼───┤
│张肖堂 │9.5 │4.5 │92 │307 │
├────┼──┼─────┼───┼───┤
│张辛 │2.8 │1.0 │91 │359 │
├────┼──┼─────┼───┼───┤
│东平湖 │2.8 │5.2 │112.5 │195.5 │
├────┼──┼─────┼───┼───┤
│马扎子 │1.8 │6.7 │105 │167.5 │
├────┼──┼─────┼───┼───┤
│胜利 │3.7 │6.3 │52.5 │131 │
├────┼──┼─────┼───┼───┤
│王庄 │14.2│18.0 │50 │85.5 │
├────┼──┼─────┼───┼───┤
│张桥 │3.3 │5.0 │110 │225.5 │
└────┴──┴─────┴───┴───┘

(二)〖渠道防渗〗。打渔张灌区于1965年进行渠道防渗试验,使用的材料和做
法是:1.铺设0.2毫米聚氯乙烯薄膜,外加粘土保护层。1970 年取样鉴定折新率为
82-93%,1980年取样鉴定折新率纵向为74-84%,横向为68.6~67.1%, 高于原
计划15年的使用寿命。2.铺设0.5米厚的灰土防渗层。 1980 年测定渗透系数为 0.
00182-0.0089米/日,抗压强度由3.2公斤/平方厘米增加到20.6-46.0公斤/ 平方
厘米。位山灌区孙堂干渠1980年衬砌混凝土预制板防渗。干渠行水20天,干渠两侧
地下水埋深稳定在2米以下,截渗沟仍然干涸。并减少工程占地, 减小渠道糙率,
利于输水输沙,缩短灌水期。
(三)〖暗管排水〗。打渔张灌区自1978年冬开始,开展农田暗管排水试验,管
径20厘米,埋深2.3米,间距100米,试验区3000亩。春灌后地下水接近地表,3~5
天降至1米,15天降至2米;未埋暗管的灌后7~8天才降至1米,25天降至2米。每亩
灌水90立方米,24天平均每亩自流排水38立方米,排盐313公斤。灌后0~1 米土层
脱盐率为10%左右。盐碱地二三年后改为良田,粮食产量提高近1倍, 比排水明沟
还可节省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