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盐碱化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1&rec=156&run=13

〖沿黄地区〗
黄河下游广大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在引黄以前就有很多的低洼沼泽〖盐碱地〗
。据1949年统计,菏泽、聊城、德州、惠民、济南5地市共有老碱地554.4万亩,占
耕地面积的12.5%。
1959-1961年引黄期间,水利工程实行以蓄为主的方针,引黄工程发展很快,
灌区配套工程跟不上,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抬高,又加耕作粗放等原因,
盐碱地面积扩大。据1962年调查统计,沿黄5地市有盐碱地1191.2万亩, 较灌前增
加1倍多。自1965年复灌以来,灌区狠抓配套工程和排水系统,实行计划用水; 沿
黄主要干支流河道也进行了治理,开辟了排水出路;同时采取井渠结合和引黄放淤
改碱措施,地下水埋深大部地区在2米以下,1989年盐碱地面积降至526.5万亩。各
地市历年实有盐碱面积见表5-9。

表5-9沿黄地市历年实有〖盐碱地〗表

表5-9沿黄地市历年实有盐碱地表 单位:万亩
┌──┬───┬───┬───┬───┬───┬───┐
│年份│荷泽 │聊城 │德州 │惠民 │济南 │合计 │
├──┼───┼───┼───┼───┼───┼───┤
│1949│117.1 │114.3 │136.6 │179.7 │6.7 │554.4 │
├──┼───┼───┼───┼───┼───┼───┤
│1957│173.7 │120.9 │156.1 │188.2 │10.8 │649.7 │
├──┼───┼───┼───┼───┼───┼───┤
│1962│361.0 │212.0 │330.1 │272.5 │15.6 │1191.2│
├──┼───┼───┼───┼───┼───┼───┤
│1970│212.3 │106.7 │204.9 │229.9 │5.9 │759.7 │
├──┼───┼───┼───┼───┼───┼───┤
│1975│129.8 │83.3 │182.4 │209.8 │2.9 │608.2 │
├──┼───┼───┼───┼───┼───┼───┤
│1980│166.3 │97.5 │201.2 │205.4 │2.7 │673.1 │
├──┼───┼───┼───┼───┼───┼───┤
│1981│147.2 │82.2 │194.9 │193.0 │2.6 │619.9 │
├──┼───┼───┼───┼───┼───┼───┤
│1983│126.6 │64.0 │176.2 │157.6 │(2.1) │526.5 │
└──┴───┴───┴───┴───┴───┴───┘

沿黄各地改造〖盐碱地〗的措施和经验如下: 〖改造措施〗
(一)引黄以来,利用黄河多泥沙的特点,放淤改造盐碱地已达186万亩, 占计
划的47%。
(二)深沟排水,灌、排分设,深挖排水沟,控制地下水在临界深度以下,以防
止返盐。
(三)衬砌渠道,减少渗漏。初砌使用材料有塑料薄膜、混凝土板、灰土等。
(四)速灌速排。集中水量集中时间送水,昼夜浇地不停,尽力缩短引水时间,
少引水,多浇地,减少渗漏,同时加强排水。
(五)井渠结合。引黄灌溉解决抗旱用水,井灌解决黄水之不足。井渠结合起来,
引黄灌溉和补源,以井助排,可以控制地下水位,防止盐分上升。
(六)集中稻改,稻区四周挖截渗沟以隔离渗透。
(七)增施有机肥料,精耕细作。
鲁西北四区盐碱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1983年有盐碱地526.5万亩,比 1962
年减少664.7万亩,比1949年减少27.9万亩。灌区按盐碱化程度可分为3种情况:一
是盐碱地较灌前减少的,有阎潭、刘庄、谢寨、道旭、张肖堂、张辛等灌区,粮食
产量较灌前明显增产;二是盐碱地与灌前基本相等,这类灌区约占灌区总数的80%;
三是盐碱地较灌前增多的,有东平湖、马扎子、胜利、王庄、张桥等灌区,粮食产
量比灌前也有所增加(主要是依靠增施肥料和精耕细作),但增产幅度较前两者为少。
近年来盐碱地减少,连续干旱盐碱反应不明显也是一个因素。在灌区工程不配
套的情况下,管理工作跟不上,排水沟河淤积严重,如再遇上干水年,引黄灌区仍
然潜伏着盐碱化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