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其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1&rec=14&run=13

  黄〖河口三角洲〗濒临渤海湾南部,沿海无棣、沾化、利津、垦利、广饶5个
县海岸线长205公里,是渤海湾和莱州湾严重潮灾区。大风潮还沿徒骇河、小清河、
套尔河等逆流而上侵入滨县、阳信、博兴等地。
  据历史文献记载,1368-1949年,山东渤海沿岸共发生〖潮灾〗52次,累计受
灾138县次。沿黄河口附近有9个县和3个内陆县遭受过潮灾。在52次潮灾中,惠民
地区占40次,涉及7个县,累计受灾87县次,平均每次受灾2.2个县,潮灾平均间隔
7.7年。

  表1-8 〖惠民〗地区历代40次〖潮灾〗各县受灾情况表

    表1-8惠民地区历代40次潮灾各县受灾情况表
┌────────┬──┬──┬──┬──┬──┬──┬──┬──┬──┬───┐
│时期      │历时│潮灾│无棣│沾化│利津│广饶│阳信│滨县│博兴│合计 │
│        │年 │次数│  │  │  │  │  │  │  │(县次)│
├──┬─────┼──┼──┼──┼──┼──┼──┼──┼──┼──┼───┤
│明代│1368~1643│276 │6  │4  │2  │1  │3  │  │  │  │10  │
├──┼─────┼──┼──┼──┼──┼──┼──┼──┼──┼──┼───┤
│清代│1644~1911│268 │27 │17 │15 │17 │11 │4  │2  │1  │67  │
├──┼─────┼──┼──┼──┼──┼──┼──┼──┼──┼──┼───┤
│民国│1912~1949│38 │7  │1  │6  │1  │2  │  │  │  │10  │
├──┼─────┼──┼──┼──┼──┼──┼──┼──┼──┼──┼───┤
│合计│1368~1949│582 │40 │22 │23 │19 │16 │4  │2  │1  │87  │
├──┴─────┼──┼──┼──┼──┼──┼──┼──┼──┼──┼───┤
│潮灾机率%   │  │  │55.0│57.5│47.5│40.0│10.0│5.0 │2.5 │   │
└────────┴──┴──┴──┴──┴──┴──┴──┴──┴──┴───┘

   〖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85年,〖河口三角洲〗地区共出现过5次〖大风潮〗,
发生在1957、1960、1964、1969、1980年。其中除1960年发生在11月外,其余4年
均发生在4月间。在5次大风潮中,以1964、1969、1980年次3潮灾危害较大。
  1964年4月5日大风潮,套尔河内岔尖堡、羊角沟分别出现2.72米、3.35米高潮
位。尾闾河道受潮水顶托,河水溢槽漫滩向上影响到罗家屋子附近,河口三角洲北
部受灾严重。沾化县有20多个村庄受淹,海区渔船、渔具损失严重。
  1969年4月23日大风潮,羊角沟最高潮位达3.75米,海水浸陆范围一般为22-27
公里,小清河以南地区潮水浸陆范围为15-20公里,羊口镇被淹,水深1米左右。
清水沟地区潮水浸陆范围达27公里。小清河以北东西盐场及小清河以南广北农场11
分场和6个村损失较大,淹没耕地4500余亩,倒塌房屋145间,损失盐25万公斤。
  1980年4月5日大风潮,神仙沟口潮位为1.51米,羊角沟最高潮位为3.15米。广
饶县盐务局所属盐场防潮坝被冲决16处,淹没盐田34650亩。因大风潮引起潮水沿
河、沟上溯35-50公里。
  黄河三角洲地区除以上3次大凤潮外,还有1957年4月9日出现的大凤潮,广北
农场盐场最高潮位2.73米;1960年11月22日出现的大风潮,广北农场盐场最高潮位
为2.65米。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在根治洪涝、兴修水利的同时,在
〖沿海〗修建了〖防潮堤〗约82公里。连同可利用的地形,总计长148公里。在沿
海主要河口设立了气象、潮位观测站,定期观测和预报潮汐,供有关部门采取防御
措施。

     〖沿黄地区〗
  公元692-1985年,〖山东〗黄河沿岸及渤海湾海区共发生震级5级以上〖地震〗
19次,其中沿黄河南北两岸各40公里区间发生12次,包含5-5.9级地震8次,6~7
级地震4次,3次在黄河北岸,9次在黄河南岸。菏泽市附近先后发生地震4次,占两
岸地震总数的1/3。渤海湾海区共发生地露7次,大都集中于北纬39°、东经119°
-120°,其中5~6级地震3次,7级以上(包括7级)地震4次。在菏泽及渤海湾两地
震区,以1937年(2次)、1969、1983年发生的4次地震对黄河堤防、险工坝岸和涵闸
工程影响较大。
  1937年(民国26年)8月1日4时35分48秒,菏泽发生7级地震,烈度9度,震中位
于北纬35°4′、东经115°1′。极震区在菏泽县解元集、木里一带(东到马岭岗,
西至东明县五坝岗,南到通古集,北至耿海),面积约82平方公里。区内房屋几乎
全部倒塌,解元集、木里、高庙等村房屋尽毁;地裂普遍,宽者1米,涌黑水及流
沙;死390余人。这次地震使沿黄东明、菏泽、濮阳、长垣、鄄城等县境内大堤普
遍出现裂缝,堤后有涌水冒沙现象。
  1969年7月18日13时24分50秒,渤海发生7.4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2′、
东经119°4′,最大烈度7度。垦利、利津、沾化县部分地区受灾较重。对黄河堤
防及险工坝岸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堤防工程破坏严重的北岸利津四段以下有
4处、南岸垦利渔洼以下有8处及险工3处、涵闸2处。利津六合村附近黄河大堤有
250米一段堤身蛰陷20-30厘米,两端有横断裂缝三四条,缝宽20-30厘米,背河
顺堤脚裂缝宽10-20厘米,大堤两侧地面沉陷,有冒水洞多处。河口新修防洪堤7
-13公里一段破坏严重,堤身普遍有裂缝,缝宽1~5厘米,临河堤坡蛰裂滑塌,堤
顶蛰陷5-15厘米,整个堤身呈破碎状。西河口隔堤有断堤裂缝7条,顺堤裂缝8条,
缝宽1~2厘米,临河滩地向黄河边呈阶梯状蛰陷。险工坝岸遭破坏的有:垦利义和
庄险工有6段坝,坝身裂缝宽1~2厘米;利津宫家险工30-3号坝土石结合部有裂缝;
张家滩险工12-14号坝土石结合部有裂缝,缝宽2厘米,浆砌坝面震裂呈破碎状。
垦利苇改闸洞身蛰裂,两翼墙断裂,闸身下沉。佛头寺胜利引黄闸上游石护坡有裂
缝,缝宽1~2毫米,草桥沟桥中墩下沉,拱顶断裂。
  1983年11月7日5时9分46.2秒,在菏泽市与东明县之间发生5.9级地震,烈度7
度,震中位于北纬35°16.5′、东经115°17′,震区位置与1937年7级地震极震区
基本相同。极震区波及菏泽、济宁专区11个县市,共死伤4886人,砸死牲畜5410头,
倒塌房屋6万余间,严重破坏30余万间。菏泽刘庄,东明冷寨、黄庄、高村等处大
堤出现蛰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