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罗家屋子人工改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1&rec=108&run=13

〖罗家屋子〗人工〖改道〗〖河口治理〗〖治理工程〗
1963年12月,河口地区冰凌壅塞,水位急剧上涨,罗家屋子水位比1958年洪水
位高0.3米,罗家屋子以下大部漫滩,水淹孤岛的军区牧场及村庄15个,2600 余人
被水围困,淹没土地41万亩,情况严重。经山东河务局及惠民专署等有关单位负责
人现场查看、分析研究,为舍小救大,决定在罗家屋子破堤分水。
1964年1月1日,在罗家屋子以下1100米的临河新堤和套堤上起爆破堤。至1月2
日口门泄流300-400立方米每秒。口门前临河滩地冲刷成河道,至7月31 日大水时
全部夺流,老河道淤塞。改道初缩短流程22公里,新河比降为2.13,河由洼拉沟
至钓口河入海,称钓口河流路。
这次改道,钓口河虽有较好的流路,1964年来水来沙条件也好,但只在当年罗
家屋子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时,水位下降0.35米,影响上界至一号坝附近,改道点
以下无成型河沟,河宽7-10公里,沙洲棋布,支汊四出,水势漫流淤积严重, 河
道游荡。在淤积造床的基础上,滩面逐渐淤高,溜势逐渐分明。主流分3股, 1965
年中股淤塞。1966年汛后东股扩大为主流,西股缩小,支汊很多,至此淤积造床过
程基本完成。口门平均向外延伸8公里,河势稳定。
1967年9月由于三门峡水库的调节, 曾出现较长时段的大流量小含沙的情况,
洪峰之后罗7断面以下河段出现向东取直摆动, 罗家屋子以下河槽变为单一顺直,
水流集中,河口段水位普遍下降。溯源冲刷上界影响到杨房,从改道点算起153 公
里。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罗家屋子水位下降了0.47米。1970年以后,河道开始向弯
曲发展,沙嘴不断延伸,水位趋于回升。1972年7月、9月出现两次向右的出汊摆动,
水位继续上升,比降减少,边滩、心滩增多,新沙嘴继续延伸,突出两侧平均岸线
约19公里,累计延伸近30公里,河道弯曲率达1.1左右。开始出现陡弯, 河槽淤积
抬高与两侧滩地的横比降加大,平均河底高程高出两侧滩地1~2米,串沟进一步发
展,泄洪排沙不畅。1974年8月利津流量3360立方米每秒,钓口水位6.88米, 与风
暴潮引起的高潮位相遇,罗14断面以下2.5公里处向左出汊,缩短流程8公里,新汊
河散乱,串沟心滩较多,河槽淤积,泄流不场。10月以后又于罗10断面以下3 公里
处向左出汊,缩短流程17公里,但是出汊后水位又有升高,水流沿北偏西方向入海。
虽出汊点不断上提,但均为本次流路所淤积过的河槽,故水流仍不畅。
1964-1976年陆口河流路已行水12年5个月,共造陆506.9平方公里,平均每年
造陆50.7平方公里,长30公里的海岸线平均每年延伸1.4公里以上。河道长度 1963
年底26公里,至1976年5月达到59公里。比降变缓,1964年为2.13,1976年为1.1
河道已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改道后的散乱游荡~归股~单一顺直~弯曲~出汊摆
动散乱~出汊点上移的全过程。

〖河口地区〗〖治理规划〗
钓口河流路后期,由于泥沙淤积,河口延伸,河道抬高,排洪能力降低。河口
河段出现高水位,威胁油田基地。1968~1976年,对河口治理和防洪防凌安全以及
油田开发等问题,水电部、石油部、黄委会、山东省领导十分重视,多次组织查勘,
分别作出治理规划。1970年山东河务局编制完成《山东黄河(四五)治理规划》提出
河口地区修建南展宽、北分洪和培修东大堤工程,确保西河口水位10米不改道,尽
量稳定现河道入海流路,相机改道清水沟的治理意见。经水电部批准,兴建工程除
垦利南展宽工程外,还有东大堤培修工程。东大堤始自防洪堤4公里处,全长21.95
公里,1971年完成土方238万立方米,投资204万元。培修四段至万子民埝。1971年
培修标准按1983年设计防洪水位为14.1米加修。培修后民埝全长20.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