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0&rec=459&run=13

山东省志·水利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济南

责任编辑 张帆
封面设计 王康乐

鲁新登字01号

山东省志·水利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
山东新华印刷厂印刷
*
880×1230毫米32开本21.75印张18插页400千字
1993年12月第1版1997年12月第1次印刷
印数1-3000
ISBN7-209-01523-x

K·205定价:50.00元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名誉主任 姜春云
顾问 王众音 张敬焘 马连礼
主任 赵志浩
第一副主任 吴爱英
副主任 王科三 王克玉 陈光林 刘忠泉 王启信 张守富
委员  林书香 韩永录 张龙  曹道泉 柏继民
    杨传升 吕可英 于占德 易炳炎 刘学德
    石洪印 赵锦良 于永旭 徐力  宋存胜
    陈建坤 刘金江 周文昌 刘仁象 史学通

《山东省志》总纂组

顾问 席星加 李化诚
总纂 张守富 史学通 孙其海 黄子良
副总纂 袁伯渠 王福航 王文恒 王复兴
编纂 张起 张连三 林秀玲 周春艳 夏照林

《山东省志·水利志》

总纂 张守富
副总纂 袁伯渠
编纂  夏照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81年)

主任  王众音
副主任 张子明 于克颖 许剑波 辛玮  狄井芗
    方正  刘汉彬 刘长明 张家骅 陈芳彬
    宋英  谭天  崔介  靳星五 王仲荦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光华 马耕农 尹涛  王炳琴 王希坚
  王华民 王力生 王力翔 王伯群 王学强
  田勤耕 孙笑生 孙书义 刘翔鸥 刘献林
  刘元勋 刘兰英 刘本奎 毕健  安作璋
  李恒奎 李汉英 李青田 李士钊 陈锡德
  谷前  苏克强 张全景 张逊三 张晓枫
  张云昌 赵宏弼 赵俊堂 杨再文 杨维屏
  周坚夫 周子明 所梦九 单程  金宝珍
  金松源 柳青  侯连三 席星加 柴诚
  徐刚  秦永文 高金兰 梅枫  鲁萍
  鲁在 王宣 董海山 路遥  
顾问 杨希文 郑鹤声 张维华 廉立之 冯毅之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

主任  王众音
副主任 张敬焘 张子明 于克颖 刘守璞 刘汉彬
    席星加       
委员  周文彬 李富章 韩福元 尤芳湖 张家骅
    刘雨温 高维真 肖洪  陈芳彬 齐松涛
    季星如 程湘清 石洪印 史学通 黄子良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88年)

名誉主任 王众音
顾问 张敬焘
主任 赵志浩
第一副主任 宋法棠
副主任 马连礼 于克颖 张子明 刘守璞
    王修智 李化诚 席星加 张守富
委员  周文彬 刘守杰 王科三 韩福元
    丁学超 易元秋 赵锦良 郭长才
    周文昌 杨传升 王永清 季星如
    刘志厚 刘雨温 吕可英 于占德
    石洪印 王焕清 史学通 黄子良
    孙其海

《山东省志·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名誉主任 马麟 
主任   王玉柱
副主任  胡广连 邱沛  汪峡  牛家顺 韩修民
     宋继峰 赵连平
顾问   (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守福 孔昭铭 孙贻让 李幼林 刘香之
     刘海岩 张兰阁 张同宗 周新华 段锦洲
委员   (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普杰 王立民 王增顺 叶立新 孙玉钊
     孙世科 孙金庄 孙毅  刘建余 李明阁
     许心华 许克钜 巩效禹 杨国良 杨德跃
     武轶群 郑良俊 郑继胜 周文田 周兴华
     郎咸明 张祜  范春泰 范鹤臣 姜明武
     袁长极 常泽仁 戴同霞
主编   戴同霞
副主编  袁长极 范春泰

     《山东省水利志·水利志》编辑人员
审稿   马麟  孙贻让 王广平
编辑   袁长极 范春泰 郑继胜 张祜  孙奉珉
     杨平川 高雨田 李纹  王翠兰
资料摄影 王永林 丁秀云 杜宝祯 訾晓峰

     《山东省志·水利志》编纂领导小组
     (1982年3月至1984年3月)
组长   翟永 
副组长  李幼林 张兰阁 马麟  张学信
成员   程勉  韩哲  程茂林 张勃  张孝绪
     楚焕章 孙成安 刘振芳 王武华 王强 
     李纹  杨平川
顾问   刘传鹏 刘香之 刘海岩

     《山东省志·水利志》编纂领导小级
     (1984年3月至1987年1月)
组长   白永年
副组长  李幼林 孙贻让 张兰阁
顾问   刘香之 刘海岩
成员   孙明  王惟一 王希儒 楚焕章 刘承琳
     周文田 余志铭 刘建余 郑良俊 李高杰
     张桂荣 范鹤臣 叶立新 杨庆先 王秉祯
     刘振芳 王文秀 刘桂香 王文琴 李纹 
     杨平川

     《山东省志·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1987年1月至1988年1月)
主任   马麟
副主任  王守福 孙贻让
委员   戚振华 王惟一 陈韫玲 步兆熊 牟其 
     张经之 孟宝华 余志铭 刘有昌 孙太先
     高雨田 邱沛  闻臻中 楚焕章 管廷尧
     李纹  刘承琳 郑良俊 刘建余 张桂荣
     杨平川 袁长极 范有春 孙有珉 张祜 
     郑继胜
主编   孙贻让
副主编  郑良俊 牟其  袁长极 范春泰

     《山东省志·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1988年1月至1990年6月)
主任   马麟
副主任  白永年 张同宗 王守福 孙贻让 王广平
委员   王立民 王惟一 叶立新 孙太先 孙奉珉
     刘有昌 刘承琳 刘建余 巩效禹 牟其 
     李纹  余志铭 邱沛  沈家珠 陈韫玲
     郑良俊 郑继胜 范春泰 闻致中 高雨田
     张祜  张经之 张维翰 戚振华 袁长极
     常泽仁 董洪达 杨平川 杨德跃 楚焕章
     管廷尧 步兆熊
主编   孙贻让
副主编  郑良俊 牟其  袁长极 范春泰

     《山东省志·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1990年6月至1993年3月)
名举主任 马麟
主任   林廷生
副主任  白永年 王守福 胡广连 孙贻让 邱沛 
     汪峡  王广平
顾问(以姓氏笔划为序)
     孙昭铭 李幼林 刘香之 刘海岩 张次宾
     张兰阁 张同宗 周新华 段锦洲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立民 王增顺 牛家顺 叶立新 孙金庄
     孙奉珉 关德斌 刘承琳 刘建余 刘德忠
     巩效禹 沈家珠 李德庶 张祜  杨德跃
     范鹤臣 范春泰 郑良俊 郑继胜 周文田
     袁长极 常泽仁 戚振华 楚焕章 戴同霞
     李明阁 孙玉钊 许心华
特约编纂 李纹  杨平川 张经之 郑遵民 管廷尧
     高雨田
主编   马麟  孙贻让
副主编  袁长极 范春泰

         编纂说明

  一、本志上限断于1840年,下限断于1985年。有些事物作适当上溯。
  二、本志本着先自然后社会、先建设后管理的原则,设水系、水资源与水旱灾害
,河道治理,水库塘坝,农田水利,抗旱防汛,水文工作与勘测设计,科技与教育和
管理8篇。
  三、山东省处黄淮海三大流域,省境内有些水利骨干工程分别归属水利部有关流
域机构管理。卫运河、漳卫新河归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漳卫南运河
管理局管理,沂沭河及南四湖的水利工程归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淮委)沂
沭河水利工程管理局管理,黄河及东平湖滞洪区工程归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
简称黄委)山东黄河河务局管理。这些河道的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本志均予记述,
以保持全省水利工作的完整性。由于山东黄河治理在全省水利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省志》已单独立志,予以记述,故本志对黄河治理只是从全省水利工作总体的
角度,略述其概要。
  四、建国后的水利建设规模大,内容多,限于篇幅,本志只是对库容1亿立方米
以上的大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过水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以
上的大型水闸,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的机电排灌站以及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
的河道治理工程等作文字记述。其他中、小型水利工程采取综述以及列基本情况表(
中型)或分地(市)统计表(小型)的形式表述。

     目录

概述(1)
第一篇 水系、水资源与水旱灾害
 第一章 水系(25)
  第一节 海河水系(26)
  第二节 黄河水系(31)
  第三节 淮河流域片水系(33)
 第二章 水资源(46)
  第一节 水资源量(46)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56)
  第三节 水资源污染(58)
 第三章 水旱灾害(63)
  第一节 旱灾(63)
  第二节 洪涝灾(68)
  第三节 潮灾(74)
第二篇 河道治理
 第一章 鲁北平原河道治理(81)
  第一节 徒骇河治理(83)
  第二节 马颊河治理(90)
  第三节 德惠新河开挖(96)
  第四节 漳卫南运河治理(99)
  第五节 金堤河治理(110)
  第六节 其他河道治理(112)
  第七节 拦河闸坝(115)
 第二章 鲁西南平源河道及南四湖治理(125)
  第一节 东鱼河开挖(126)
  第二节 万福河水系治理(134)
  第三节 洙赵新河开挖(138)
  第四节 复新河治理(145)
  第五节 南四湖治理(148)
  第六节 拦河闸坝(157)
 第三章 山东黄河治理概要(162)
  第一节 堤防建设(162)
  第二节 河道整治(166)
  第三节 分洪滞洪工程(167)
  第四节 河口治理(172)
  第五节 枢纽工程(175)
 第四章 京杭运河治理及跨流域调水工程(176)
  第一节 京杭运河治理(177)
  第二节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186)
  第三节 引黄济清、齐津、济青工程(188)
 第五章 鲁东南山丘区河道治理(201)
  第一节 导沭整沂工程(202)
  第二节 沂河治理(204)
  第三节 沭河治理(210)
  第四节 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215)
  第五节 泗河治理(218)
  第六节 其他河道治理(224)
 第六章 鲁中诸河治理(231)
  第一节 大汶河治理(231)
  第二节 小清河、支脉河治理(237)
  第三节 淮河治理(250)
  第四节 弥河及白浪河治理(253)
 第七章 胶东诸河治理(256)
  第一节 胶莱河治理(256)
  第二节 大沽河治理(259)
  第三节 其他河道治理(262)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一章 大中型水库(271)
  第一节 大型水库(272)
  第二节 中型水库(301)
 第二章 小型水库与塘坝(326)
  第一节 小型水库(326)
  第二节 塘坝(330)
 第三章 平原水库(332)
  第一节 鲁北平原水库(332)
  第一节 鲁西南平原水库(340)
  第三节 其他平原水库(341)
第四篇 农田水利
 第一章 灌溉工程(349)
  第一节 井灌(349)
  第二节 引河、引湖灌溉(355)
  第三节 引黄灌溉(362)
  第四节 水库塘坝蓄水灌溉(378)
  第五节 机电排灌(386)
  第六节 喷灌(388)
 第二章 涝洼盐碱地改良(392)
  第一节 渤洼盐碱地状况(392)
  第二节 田间排水工程(395)
  第三节 种稻改良涝洼盐碱地(401)
  第四节 放淤改良涝洼盐碱地(405)
 第三章 水土保持(409)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410)
  第二节 治理工程(412)
  第三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418)
 第四章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424)
  第一节 缺水状况(425)
  第二节 饮水工程(428)
 第五章 水能开发(431)
  第一节 水力资源(432)
  第二节 河渠、水库水电站(433)
  第三节 湖汐电站(437)
第五篇 抗旱防汛
 第一章 防汛抗洪(443)
  第一节 组织领导(445)
  第二节 防汛准备(451)
  第三节 防汛抗洪纪实(456)
 第二章 抗旱(477)
  第一节 组织领导(477)
  第二节 抗旱纪实(478)
第六篇 水文工作与勘测设计
 第一章 水文工作(486)
  第一节 机构设置(487)
  第二节 站网建设(489)
  第三节 水文测验(492)
  第四节 水文资料整编刊印(496)
  第五节 水文情报预报(500)
 第二章 勘测、规划与设计(505)
  第一节 机构设置(507)
  第二节 工程地质勘探(514)
  第三节 工程测绘(516)
  第四节 规划设计(521)
第七篇 科技与教育
 第一章 科学技术(532)
  第一节 科研机构(534)
  第二节 科技成果(537)
  第三节 科技管理(548)
  第四节 科技情报(552)
  第五节 科技交流(554)
  第六节 水利学会(561)
 第二章 教育(564)
  第一节 专业教育(565)
  第二节 职工教育(574)
第八篇 管理
 第一章 水利行政机构(583)
  第一节 省水利机构(583)
  第二节 流域管理机构(600)
  第三节 市(地)、县、乡水利机构(604)
 第二章 计划财务管理(606)
  第一节 水利计划(606)
  第二节 财务管理与会计(612)
  第三节 统计(617)
 第三章 物资管理(621)
  第一节 管理体制(621)
  第二节 统配物资的调整配与消耗(622)
  第三节 生产加工(624)
  第四节 仓储调运(628)
 第四章 施工管理(629)
  第一节 管理体制(630)
  第二节 施工机具及技术(632)
  第三节 施工质量及安全卫生(635)
 第五章 工程移民迁占(638)
  第一节 机构设置(639)
  第二节 移民迁占政策和补偿标准(640)
  第三节 移民安置(642)
 第六章 工程管理(646)
  第一节 河道堤防、闸坝管理(647)
  第二节 水库管理(650)
  第三节 灌区管理(653)
  第四节 多种经营(657)
 第七章 水费征收与使用(659)
  第一节 农业灌溉用水收费(660)
  第二节 工业及城镇供水收费(664)
  第三节 水费使用和管理(667)
 第八章 边界水利(668)
  第一节 省际边界水利(668)
  第二节 省内边界水利(676)
编后纪(677)

           编后记

  《山东省志·水利志》的编纂工作,始自1982年。
  1982年3月,根据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关于编纂山东省志的要求,省水利厅
成立《山东省·水利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并从下属单位借调8人组成办事机构,
开始制定工作计划,拟定编写提纲。1982年7月,在济南召开全省水利志编纂工作
会议,组织发动各市(地)水利局、厅直属有关单位,落实搜集资料的任务。1983年
机构改革,借调人员大都回原单位,编志工作基本停顿。
  1984年山东省第二次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后,省水利厅调整、加强了水利志编
纂工作领导小组,报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山东省水利史志编辑室,并于5月
召开第二次全省水利志编纂工作会议,再次落实分工任务。全部水利志由22个厅直
单位及14个地(市)水利局分工提供资料长编。为使各承编单位按照统一章程开展工
作,于1984年7月制定了《山东水利志编纂工作试行规定》。从此修志工作开始走
上正轨,按计划稳步前进。
  资料搜集工作从1982年开始。为收集核实资料、交流工作经验,于1984年创办
《山东水利史志汇刊》。同时山东水利学会成立水利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配合开展
学术活动,吸收更多的人参与史志工作,为编史修志提供了许多资料。据统计,至
1985年底,各承编单位共收集资料约2.1亿字,仅省水利史志编辑室就搜集到水利
典籍200余部800余册,抄录、照像、复制建国前水利档案、文献等史料计3.5万余
页,约4000万字,并对一些古今水利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采访、搜集碑刻等口碑、
实物资料,建立了资料室。
  1986年开始进入编纂阶段,首先从编大事记入手。各市地水利局和厅直各单位
于1986年底先后完成本单位大事记。在此基础上,省水利史志编辑室于1986年5月
和12月先后完成建国前和建国后两部分山东水利大事记(初稿),并打印分发征求意
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1988年6月完成修改稿,9月经省水利史志编委会审
定,作为编志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于1989年5月由省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7年1月,撤销省水利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省水利史志编纂委员会。
从1987年开始,各承编单位转入资料长编的编写工作,到1989年各单位先后完成分
工编写的长编资料,并打印成册。省水利史志编委会对各单位提供的资料长编逐个
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交由原单位修改补充。各单位资料长编修改稿于1990年
上半年完成。全部水利志的资料长编共46册600余万字。
  为本志编写提供资料长编的人员有:张经之、杜屿、董占元、卜立平、巩聿夏、
伍长春、乔林孟、牟其 、李锡录、吕善瑞、韩世杰、王翠兰、张相田、孟宝华、
徐百章、巩振一、张素贤、戚振华、肖致彬、邓守宽、赵自胜、赵其德、姜国浩、
刘永岭、王增顺、孟彦如、孙芝业、姜念古、王惟一、郭玉现、楚昭明、管廷尧、
韩跃祖、郝湘森、张以纯、刘学芳、李靖华、何茂学、王丕先、夏洪生、自学敏、
马锦文、金殿赏、姜萍、刘德华、赵成忠、丁芳文、高宝全、姜开鹏、刘亭林、张
同年、丁玉秀、岳永文、张国祯、史宝森、牟爱华、张玉琴、叶立新、于年海、蒋
炳春、高雨田、孙太先、尹蕴辉、金光俊、张维翰、李纹、武轶群、尉树森、吕永
毅、宋思刚、李连清、张渤海、杨济民、张建国、霍深远、高再屏、刘承琳、于兹
荣、董德泉、卢文、王金建、隋家明、张明君、张桂荣、王立民、孙金庄、钱祖林、
刘建余、翁庆金、王建华、王为强、许建春、袁长极、范春泰、孙奉珉、张祜、郑
继胜、杨平川、张世祯、张忠实、丛亦谨、于锡录、丁林书、牛广礼、熊惠东、王
文彩、孙培桐、董玉勋、王绪森、钟家淼、王圣轩、姬成喜、崔建民、邵长忠、李
夫金、张洪奠 、高希建、黄跃飞、刘国强、傅新、曹莲舫、关国光、刘继善、晁
秀志、刘步新、许恒明、俞绍梅、曹端贵、刘心儒、王勤山、张召庆、毛学校、王
爱丽、吴振华、高玉泉、薛廷仁、修英洲、姜冠文、汪素珍、伯培孝、杨炳成、于
义太。
  从1990年开始总纂工作。首先在原编写提纲的基础上拟定篇目,并由袁长极、
范春泰、郑继胜、张祜、孙奉珉、杨平川、高雨田、李纹等8名编辑人员,按统一
要求分篇编辑。1991年上半年,各分篇编辑先后完成,交由袁长极总纂全稿。至10
月全志统稿完成,并从9月开始先后送马麟、孙贻让、王广平审阅。12月根据审阅
意见,对志稿又进行了修改。
  1992年4月,《山东省志·水利志》(征求意见稿)印发有关单位和个人,广泛
征求意见。省水利厅下文通知各市(地)水利局和厅直各单位,要求对志稿中涉及本
地区、本单位的有关记述严格把关,核对史实,提出修改意见。7月上旬,由省水
利厅主持在济南召开评议会,邀请水利部淮委、海委、黄委、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河北、河南、安微等邻省水利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及农、林、黄河等厅(局)
的专家、教授,对《山东省志·水利志》(征求意见稿)进行评议。与会代表肯定了
志稿的质量,给予了较高评价,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7月中、下旬,汇总各
方面意见,拟定修改方案,并向省地方志办公室汇报,取得共识,着手修改。由袁
长极统改全稿,郑继胜、张祜、高雨田、李纹、王翠兰等参与了部分修改工作,于
11月完成修改稿。经马麟、孙贻让等领导审阅后,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报经厅领导
同意,于12月清稿付印,形成《山东省志·水利志》送审稿。
  《山东省志·水利志》是在各单位提供的较翔实资料的基础上,经编辑人员两
年的辛勤笔耕,六易其稿(分纂两稿,总纂两稿,修改两稿),力求按照志书要求编
写完成的。由于编纂者水平所限,不当之处恐难避免,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199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