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鲁北平原河道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0&rec=39&run=13

  鲁北平原包括聊城、德州、惠民、东营4地、市的29个县、市、区。境内有徒
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南运河、金堤河及秦口河、潮河等滨海河道。
  元、明、清三代,鲁北主要河道的治理,与京杭运河开发密切相关。1289年(
元至元二十六年)开挖从安山至临清的会通河,将徒骇、马颊等河截断。清代,对
运河以东的徒骇、马颊河段及四女寺减河(漳卫新河前身)进行过多次治理,以分泄
运河涨水,确保漕运安全。1931-1933年,对徒骇河、马颊河进行了较大规模治理,
并建穿运涵洞使其上下沟通。
  建国后,50年代,对徒骇、马颊等河进行疏浚、培堤等应急性治理工程。1961
-1963年,海河流域连年洪涝成灾。1963年11月,毛泽东主席为河北省抗洪抢险展
览会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后,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划属海河流域。从1963年开
始按三年一遇除涝、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对徒骇河、马颊河进行全河治理。1965年
冬又开始按“六四年雨型排涝,六一年雨型防洪”标准(按汛期45天面降雨400毫米
计算排涝,600毫米计算防洪)进行扩大治理。并成立以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穆林为
组长的鲁北水利建设领导小组,以加强施工领导。鲁北人民以极大热情投入治河工
程,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群众也都踊跃出工。到1970年冬完成徒骇河、马
颊河和53条支流的扩大治理,开挖了德惠新河及潮河等6条独流入海沟河。1971-
1976年和1978-1980年,又与河北省共同完成四女寺减河(漳卫新河)、卫运河及卫
河的扩大治理。
  1970年以后,在干流治理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先后转入续建配套,开始对流域
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支流进行治理,并在骨干河道上兴建了大批桥、涵、
闸等建筑物。
  1963-1980年,为扩大治理徒骇河、马颊河、漳卫南运河,开挖德惠新河,以
及支流治理和建筑物配套,国家共投资7.58亿元,完成土石方9.15亿立方米。河道
治理总长7228.6公里(其中干流长1315.6公里),建拦河闸182座(其中枢纽2座,干
流拦河闸41座),涵洞1466座、扬水站475座,渡槽36处,桥梁4374座。这些工程与
引黄工程相配合,使鲁北平原形成了具有排涝、防洪、灌溉、改碱等综合效益的水
利工程体系。旱、涝、碱灾害显著减少,农业大幅度增产,昔日多灾的鲁北,已成
为全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但是,河道治理后,经多年运用,泥沙淤积严重。1979年实测马颊河淤积2040
万立方米,德惠新河淤积1100万立方米,1983年实测徒骇河淤积量达2954万立方米。
支流和田间排水沟网淤积失修也较严重,致使缓排面积由274万亩扩大到607万亩。
在雨水较多的1974、1977年,局部地区出现“大河不满小河溢,小河不满涝了地”
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