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灾情纪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20&rec=36&run=13

  (一)1855年(清咸丰五年)灾情
  农历六月十九日,黄河在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决口,二十日全河夺溜,漫流东
北至张秋镇穿运河,夺大清河至利津入海。山东省东明、菏泽、鄄城、郓城、巨野、
金乡、范县、寿张等县均被淹,大清河漫溢,沿岸的东平、平阴、东阿、长清、历
城、齐河、济阳、齐东、惠民、蒲台、滨州、利津等县亦被淹。据有关县志记载:
东平“庐舍尽坏”;寿张“金堤左右村庄及张秋镇田亩尽成泽国”;菏泽“黄水冲
破西堤,堤内房屋塌毁殆尽”;金乡“庐舍多圯,城内行舟”;阳信“黄河决入大
清河漫溢,秋禾尽没,房屋倒塌无算”。当时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既不
堵口,又不在新黄河两岸筑堤,听任洪水漫流。直至1964年(同治三年)才开始由官
府主持修筑新河堤防。
  (二)1935年灾情
  7月10日,黄河在鄄城县董庄决口。黄河溃水大部分流向东南,漫菏泽、鄄城、
巨野、嘉祥、济宁、金乡、鱼台等县,沿洙水、赵王河注入南阳、昭阳、微山诸湖,
经运河进入江苏。此次决口,受灾面积12215平方公里,涉及苏鲁两省27个县。山
东是主要灾区,鲁西南大部被淹,受灾面积达7700余平方公里,淹没耕地810万亩,
淹没村庄8700余个,倒塌房屋近百万间,灾民250万人,其中淹死305人,淹死牲畜
4万余头。外出逃荒灾民达48万余人。
  鄄城正当大溜正洪,水头高丈余,宽30余里,速度每小时4-5里,如建瓴直下,
树屋多被冲倒,惨遭灭顶者2000余人。7月12日,溃水抵巨野县境,水头高3~4尺,
宽5~6里,每小时3里,冲毁村庄1100余个,各村房屋倒塌几尽,淹死194人。7月
14日,黄水由巨野灌入嘉祥境,县境除低山残丘外尽成泽国。
  (三)1957年灾情
  7月,鲁南、鲁西、大汶河流域及潍河流域连降暴雨,月平均雨量:济宁专区
654毫米,临沂专区631毫米,菏泽专区595毫米,泰安专区492毫米,昌潍专区403
毫米。沂沭河、大汶河、潍河和南四湖水系发生特大洪水。7月19日,沂河临沂站
最大洪峰流量15400立方米每秒,虽经分沂入沭和武河、江风口两处分洪,郯城段
仍决口两处,湖东泗河、 府河、城河等决口10余处。南四湖水系30天洪水总量达
110亿立方米,南四湖湖堤及湖西各河河堤普遍漫溢,南四湖滨、湖内湖外一片汪
洋。全省大小河道共决口12000处,淹地3291万亩,其中成灾2573万亩。倒房297万
间,死亡1669人,伤6502人,减产粮食16亿公斤,南四湖湖滨地区,因洪水下泄缓
慢,有180万亩未能播种。
  (四)1964年灾情
  本年雨季开始早,结束晚。6~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834毫米,为历年同期雨
量的1.7倍,鲁西北平原及小清河流域,河道决口,湖泊漫溢,涝水不能入河,造
成严重洪涝灾害。
  农田受灾面积4948万亩,占耕地40%以上,成灾面积4192万亩(其中绝产1829
万亩)。水围村庄1.35万个,倒房236万间,死1183人,伤3299人,粮食减产19.5亿
公斤。